正在阅读:买“娃衣”,为“娃”化妆,带“娃”出游,拍摄“娃片”……不少年轻人爱上养棉花娃娃

买“娃衣”,为“娃”化妆,带“娃”出游,拍摄“娃片”……不少年轻人爱上养棉花娃娃

温州网 2022-09-14 09:12:00

小费的娃圈聚会。受访者供图

温州网讯  买“娃衣”,为“娃”化妆,带“娃”出游,进行“娃聚”,拍摄“娃片”……最近,温州年轻人爱上养新型玩偶“棉花娃娃”。

人均养五“娃”很常见

据介绍,所谓棉花娃娃,指主体用棉花制成的玩偶娃娃,最早源于韩国的饭圈文化,有经纪公司通过将娱乐明星形象卡通化制成10cm—20cm的棉花娃娃作为明星的周边产品,在粉丝群体中流行。棉花娃娃引入国内后,凭借可爱的颜值和自带流量的属性,逐渐受到大批年轻非粉丝群体的青睐。

记者在闲鱼平台搜索关键词“棉花娃娃”,定位温州地区,弹出上百条娃娃信息。信息中除了售卖帖,还有不少求购的,其中包括形象各异的棉花娃娃,还有棉花娃娃的娃床、娃衣、娃娃配饰等。

刚在闲鱼出手了一对明星cp娃娃的90后小费告诉记者,她的娃娃和两套娃衣的购入价在200元左右。由于出手价只是购入价的一半,实惠的价格吸引众多“娃友”问询,不到两天时间,娃娃就出手了。

她透露,基本一手棉花娃娃的市场售价在20—200元。在二手市场,有属性的娃娃(以明星、影视角色为原型的娃娃为有属性娃娃)溢价明显高于无属性(没有原型的则为无属性娃娃)。绝版、热度较高的明星娃娃溢价更高,甚至有被黄牛炒至上万的。

“娃圈”的00后宝妈小黄告诉记者,她身边的“妈圈”以00后为主,人均养五“娃”很常见。

养“娃”既烧钱也费精力

“娃圈”有一套“行话”,“裸娃”指不包含服装的娃娃,发起棉花娃娃预售的人称为“娃妈”,购买娃娃到收货的过程被冠之以“接娃”,而将娃娃拿出来穿衣的过程为“出生”,“ee”是“姨姨”的缩写,指娃圈用户之间的称呼……

“养娃还是挺烧钱的。”娃圈的00后宝妈小黄告诉记者,自己刚入娃圈一年,已经养了8只娃,目前花了2000元左右。除了先期娃娃的开销投入,后续的“娃衣”是占比最大的开销之一。日常的休闲服、洗澡的浴袍、睡觉的睡衣、逛街穿的汉服、JK制服,过年有“节日战袍”,“结婚”时穿的婚纱、西装……一个裸娃通常会拥有两至三套衣服,一套衣服的售价跟娃娃本身的售价相差无几。此外,娃屋、出行装娃的娃包、骨架、腮红发型等美容项目也是一笔开支。

除了烧钱,养娃也挺费精力。小黄表示,“娃友们”会自己动手为娃“微整形”美容精修,甚至“整骨”。在包括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约有15+万篇相关笔记教授大家用一定手法揉娃娃来改善外形,包括修饰蜜桃臀、捏脸、装骨架定型,甚至洗澡、剪刘海、打腮红、局部瑕疵处理等。

棉花娃娃成新型社交密码

根据微店发布的《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2018-2019年的线上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超150%,线上支付订单数同比增长超200%。2021年线上购买棉花娃娃的用户达百万人级别,线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微店的TOP10商家粉丝数累计接近300万。不断扩容的庞大活跃群体,使棉花娃娃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以娃娃为社交符号的“娃圈”开始流行。

小费告诉记者,除了加入娃圈微信群日常晒娃,野餐、旅游出游也不忘带上娃娃给自己的娃娃整几张美图。与此同时,娃圈聚会也不可少。小费透露,基本上当下大火的流量明星都会推出相应款的棉花娃娃,在追明星日程的同时,粉丝们也会带上明星棉花娃娃去现场捧场,“我们自己可以不合照,但必须要让我们的娃露脸。”她说,虽然有很多养娃的宝妈年龄跨度挺大,但只要大家聊起养娃的日常,就能瞬间拉近距离,侃侃而谈。

在微博上,“棉花美娃娃”超话是潮物超话的No.1,并长期占据榜首。公开晒“娃”、炫“娃”,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业内人士表示,集可爱经济、精神消费、社交属性、文化属性等于一身的个性潮玩产品——棉花娃娃,将与盲盒、手办、模玩一样,让精神消费、情感消费、心理消费属性成为重要驱动力,成为潮玩新赛道的全新潜力股。

来源:温州商报

原标题:买“娃衣”,为“娃”化妆,带“娃”出游,拍摄“娃片”……不少年轻人爱上养棉花娃娃

记者 邓帆慧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