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长峰 摄
华灯初上,在龙港网红步行街龙跃路,一座发光的“水塔”在夜幕下熠熠生辉,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下方,一座高颜值的透明盒子建筑里,不少龙港市民正在挑灯夜读……近日,龙跃路城市书房——“城市中的水塔”亮灯试运营,前来打卡的龙港市民络绎不绝。
作为龙港市文化新地标,龙跃路城市书房由龙跃路老水厂改造而来,总投资近2千万元。老水厂曾是龙港人的集体城市记忆,高高的水塔也一直是龙港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建于龙港建镇前夕的水塔,1983年9月正式送水,从而揭开龙港的水厂供水历史。
记者看到,改造后的城市书房赋予老水厂新的文化内涵,它将老水塔融入现代的透明盒子建筑,以老龙头、老水管和老水表等元素装饰后院,通过这些组合点亮城市记忆并开启怀旧又不乏时尚的城市生活。夜幕下,整座书房亮起瞩目的彩灯,老水塔变身龙港“文化灯塔”,让这座新生城市焕发出勃勃的文化生机。
书房总共分为三层,室内的总面积达1600平方米,藏书共有25000多册。其中,一层是景观休闲区和阅读休闲区,开放有书店、图书馆、水吧、甜品工作室。二层是阅读功能区和多功能沙龙区,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沙龙。三层则是文化驿站和互动空间,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
池长峰 摄
书房不仅“颜值”高,“内涵”也非常丰富。它是温州市唯一一家采用玻璃阶梯的城市书房,每两阶都记载了龙港大事记,市民可以从这些大事记中可以了解到龙港市的改革历程和精神面貌。
文化建设的龙港速度
半年崛起8大文化场馆
4月份开始设计;5月份拆除旧建筑;6月份进行大改建;7月份进一步装修;8月份布置软装;9月份试开馆……老水塔的改建见证了龙港文化场馆建设的速度。除了“城市中的水塔”城市书房外,龙港市政务中心城市书房、西排城市书房、龙港市翠湖城市书房亲子阅读馆、龙港艺术馆、龙港市夹纻漆器博物馆、龙港箫逸美术馆以及乾头村空笺书局等新兴文化场馆争取在年内开馆,标志着该市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正逐渐成形。
“龙港撤镇设市之初,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没有跟上。随着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利用最快的速度,通过新建、改建、维修、提升,改造一批主题鲜明、示范性好、美誉度高的文化礼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特色文化阵地,努力实现‘15分钟文化服务圈’全覆盖。”龙港市宣传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池长峰 摄
据介绍,在新文化场馆的运营上,龙港市通过实施社会化运营,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并制定面向社会力量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与实施细则,完善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家门口”过“文艺周末”
精彩纷呈的公益培训班,热闹非凡的周末文艺市集,节目众多的社区文化礼堂展演……随着龙港“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全力推进,龙港市民在家门口就过上了“文艺周末”。尤其在“精神共富”上,龙港精准服务“一老一小”群体,让他们享受到了便利又多彩的文化服务。
“我们每个城市书房的活动,都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紧密结合,其中西排城市书房、世纪新城城市书房都已经纳入其中,新建的城市书房在建成后也纳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公共文化设施。我们根据每个社区的特色,在这些场馆中定期打造符合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龙港市宣传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龙港围绕新建文化设施开展公益培训班90个,学员2000多人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文艺活动200多场,惠及群众上万人。
池长峰 摄
今年暑假期间,龙港市立足李家垟、洪宫、三园、西桥、瓯南、河底高等10个社区各自文化特色,整合现有文化设施和硬件资源,着力在文化建设上打造“一社一品”。比如三园社区先后开展了啤酒节、音乐市集、后备箱市集、汉服朗诵会等;新兰社区则依托西排书屋,举行了杨德孝个人美术讲座等文学艺术类活动;河底高社区依托龙港图书馆沿江分馆,举行了青少年红色读书会、故事分享会等青少年活动。
龙港市还引导民间文化群体登记注册,成立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联盟,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让百姓成为文化“主角”。今年以来,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联盟的11支队伍已开展志愿服务320场,参与1000余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
逐渐成形的龙港市“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把文化“种”到了家门口,丰富了龙港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推进“共同富裕、文化先行”上走出一条特色改革之路,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注入强大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