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新场景丨在永嘉,一个小麦饼撬起“大产业”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网

  聚焦共富场景,探讨共富路径。“共富新场景”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将聚焦六大共富场景,寻访共同富裕道路上共同奋斗的,有力度、有温度、直抵人心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探讨共富路径,总结共富经验,展示浙江省获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来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活动由温州市委网信办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

共富新场景丨在永嘉,一个小麦饼撬起“大产业”

温州网2022-10-24 16:32:00

  “要什么馅,梅干菜和咸菜各10个?寄杭州,我们会尽快寄过去的。”在永嘉瓯北阳光大道的“王大妈麦饼中央厨房”,品牌创始人王金妹的女儿陈晓微一边接电话,一边记下订单。她的身边还站着几位等待麦饼出炉的顾客和前来派送的外卖员。

  从过去的小作坊到现在的“中央厨房”,从线下销售拓展到线上电商,从“谋生”到“致富”,“王大妈麦饼”是永嘉麦饼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国已拥有500余家永嘉麦饼店,近万名永嘉人在各地以经营永嘉麦饼谋生。小小的麦饼,已经从一个地方小吃升级为永嘉人引以为傲的“乡愁产业”,推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从粗糙主食到特色美食

  永嘉专门成立了“麦饼办”

  永嘉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地处浙南山区,山地广袤。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或田间劳作或山道行走或外出闯荡,麦饼就是他们必备的干粮,也是他们“记忆里的味道。”

  随着温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麦饼开始作为商品在永嘉地区兴起。对于一些从小就会做麦饼的永嘉人来说,在家门口支个摊、摆个桶,就是一家小小的麦饼店。原材料里的小麦、榨菜、梅干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或是加工的。

  1988年,“王徐记麦饼”的品牌创始人徐春珠在永嘉沙头珍溪口渡头摆上乡村用柴火烧的镬灶,摆上一口大铁锅,麦饼买卖就开张了。“那时候,2块钱一个,平均一天能卖出去10几个。”徐春珠回忆到。当时,她一边做麦饼,一边研制麦饼技艺,日子慢慢红火起来。而像她这样的麦饼摊,在当时永嘉沙头、上塘、瓯北、岩头等地的公交沿线车站和水路码头还有很多很多。做麦饼成了永嘉农民家庭增收的重要补充。

  不过与人们司空见惯的土特产一样,过去永嘉麦饼尽管在周边地区有一些影响,但一直是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气候。21世纪初,永嘉县委、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地为麦饼产业提供一些支持、引导和规制。比如举办“楠溪麦饼王”麦饼制作技能大赛,吸引周边麦饼制作人参赛,一些麦饼师傅因此声名鹊起;将麦饼产业纳入“农旅融合”版图,麦饼从地方小吃摇身一变,成了楠溪江旅游的独特美食;加大宣传麦饼的饮食文化、明星麦饼店等,进一步提升麦饼知名度……随着永嘉麦饼逐渐打响名声,它的用料也越来越精细,馅料品种也愈加丰富,成为了地方文化符号之一,其制作技艺更是入选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3月,时任永嘉县委书记王彩莲在2020楠溪“行”云平台直播中推介了“孝老头”麦饼,不仅让品牌麦饼销量剧增,也吹响了永嘉麦饼产业发展的集结号。同年4月8日,永嘉专门成立了由14个部门联动组成的永嘉麦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以下均简称“麦饼办”),全面负责麦饼产业的整体推进。

  从低小散到品牌升级

  永嘉麦饼有了统一标准

  麦饼办成立了,但是面对永嘉麦饼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低小散”格局,该怎么破局?为此,永嘉麦饼办通过对各乡镇(街道)麦饼经营户的全面排查,不仅摸清了家底,还拟定了《永嘉麦饼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实施细则(试行)》,对永嘉籍人员的麦饼创业活动根据门面大小和店铺所在城市级别进行补贴。随后,又制定了《永嘉县麦饼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提出了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经营能力、做强品牌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助力永嘉麦饼产业发展。

  没有品牌影响力?那就深化文旅融合!永嘉先后举办“尝新麦饼”寻味之旅活动、楠溪寻味之旅、“麦饼”技能大赛等活动,以麦饼为媒介,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业+休闲+旅游+销售”的创新模式。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农业节庆和文化会展活动,并使用“永嘉麦饼”统一标识,搭建品牌展示平台。

  缺少麦饼手艺人?那就加强技能培训!永嘉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与温州女子学院等单位合作办学,定期开设永嘉麦饼初级、中高级技术培训班,下沉村镇开展初级麦饼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并从中筛选300名优秀学员进入中高级班进行专精培训,开展永嘉麦饼相关理论、实操、策划、营销等系统化培训,让学员既能做“麦饼师傅”,又能当“麦饼老板”。

  麦饼品质不一?那就统一标准!2021年1月,在永嘉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永嘉麦饼行业协会成立,并出台了麦饼行业规范以及《永嘉麦饼标准制定工作方案》,让永嘉麦饼从原辅料、工艺流程到制作方法、设施配备等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就这样,“王大妈麦饼”“孝老头麦饼”“老师母麦饼”等越来越多的麦饼店走上品牌化、标准化道路,同时还培育了“麦饼西施”、“麦饼妹”、“蛟哥”、“楠溪游侠”等一批具有十万级粉丝的永嘉麦饼直播营销人才。现在,永嘉麦饼还成功申报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可以说,永嘉聚焦麦饼,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麦饼稳增长之路。

  “谋生计”成为“致富经”

  小麦饼撬起了“大产业” 

  擀面、包馅、翻烤、出炉……15分钟左右,饼里梅干菜、咸菜的香气便从炉子里飘出来,飘满街巷里弄。据了解,一个麦饼师傅在案板前忙活一天,往往可以做出两三百个麦饼。而对于“王大妈麦饼”来说,依托“中央厨房”,每天有上千个麦饼从这里发出,发往温州地区7家线下门店。

  在永嘉,关于麦饼的创业致富故事还有很多:陈久孝夫妇的“孝老头”上塘麦饼店一年能卖出10万个麦饼,年净收入40万元;“麦饼西施”网红带货主播通过电商直播平台,每次直播都有超7000人观看,仅电商直播一年收入达30万元;塘头麦饼在一些在外温商的推荐下,把业务做到了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让许多老外赞不绝口……

  这些鲜活的案例,也吸引着更多永嘉人投身麦饼产业。比如90后叶智敏不仅创建“什佳麦饼吃货群”做起了微商,还开发了迷你版的永嘉麦饼,深受儿童的喜爱;网红店花开麦饼屋依靠“麦饼+咖啡”的“混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老师母”麦饼研发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麦饼“新宠”——麦一角,一上线就接爆了订单;远在意大利普拉托华人街地标性建筑“香满楼”里,一个麦饼售价6欧元,折合人民币40多元,每天限量供应,还经常供不应求……

  小小的麦饼,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据永嘉县麦饼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永嘉低收入农户22775户,共40629人,到2021年降为12152户27346人,这其中依靠麦饼及相关产业脱贫近1200户,占整个脱贫比例的1/9。

  “冷水冰冰,蚊虫叮叮;爬爬山岭,啃啃麦饼。”或许当年以麦饼充饥的农户们也没曾想到,小小的麦饼能成为永嘉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从2019年初至今,短短三年时间,全国永嘉麦饼门店从100余家增至如今的500余家,麦饼产业年产值从2019年的1.2亿元增至2021年的5亿元,辐射带动全产业链8000人就业增收。尽管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永嘉麦饼产业依然续写着“致富传奇”,产值近3亿元。

专家点评

  • 中共永嘉县委党校讲师蒋杭波

    永嘉麦饼的成功案例说明发展农村产业构筑共富之路,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市场这篇大文章。发展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产业是否有特色,直接关系到产业的竞争力和扶贫的长远效果,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文化历史根基,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永嘉地方政府努力挖掘永嘉麦饼的产业潜力、文化理念和价值特色,通过打造“永嘉麦饼区域品牌”来厚植产业发展底蕴,把麦饼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以保护传承麦饼文化为主题,以深化“农旅融合”为主导,将麦饼产业深度嵌入“楠溪江耕读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推动了麦饼产业的全面升级转型。麦饼产业发展这一“小切口、大撬动”的创新举措,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了新路。

监制:阮周琳|策划:叶双莲|记者:鲍苗苗|编辑: 鲍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