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新场景丨平阳凤卧:以红色赋能,点燃深山致富“火种” - 新闻中心 - 温州新闻网

  聚焦共富场景,探讨共富路径。“共富新场景”网络主题传播活动将聚焦六大共富场景,寻访共同富裕道路上共同奋斗的,有力度、有温度、直抵人心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探讨共富路径,总结共富经验,展示浙江省获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年来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活动由温州市委网信办主办,温州新闻网承办。

共富新场景丨平阳凤卧:以红色赋能,点燃深山致富“火种”

温州网2022-11-16 10:26:00

  今年暑期和国庆黄金周里,浙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红培研学基地——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浙江红村研学营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小客人。五天四夜军事夏令营、三天二夜生命教育夏令营、两天越野星空露营夏令营……学生们在这里重走红军古道,和大自然来场亲密接触,收获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与体验。

  另一头,以红军文化为主题的红军饭店里,各间包厢以遵义、西柏坡、赤水、大别山等革命圣地命名,服务员身着统一的红军服装,端上用怀旧搪瓷杯盛着的茶水和红军杂粮、平阳炒粉干等特色菜品,让食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体验到别样的红色情怀。

  “这一切不容易啊!”凤林村党支部书记郑书寿感慨道。凤林村是中共浙江省一大会址所在地,虽然名声在外,但因这里人均耕地不足三分,集体经济薄弱,长期限制了深山小村的发展。

  凤林要振兴,急需闯新路。把村里的红色资源激活,成了凤林党员干部的共识,红色旅游,成了工作的重心。

  村里缺基础配套设施,党员干部冲在前,用了28天就完成政策处理、土地平整工作,村口有了宽敞的停车场;旅游资源缺管理、缺运营,村干部紧紧抓住县里对“红色旅游专线道路”提升改造的契机,一趟趟地跑杭州、温州接洽专业的运营策划团队,终于引来投资5000万元的乡村红色旅游综合体项目。

  红色旅游还需要有整体的大环境来支撑。2016年时,养殖是凤林村的主要产业。大规模的养殖,让土地资源本就紧张的凤林村更加不堪重负。原本清澈的凤卧溪,变得黑臭难闻;在外经商的村民,甚至不愿回乡。

  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带头自拆棚舍,郑书寿成了村里第一个停养的养殖大户。在党员挨家挨户动员下,不到一年,凤林村完成了养殖污染整治。随后,又乘势加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强弱电线上改下、房屋外立面改造、溪流整治等行动。昔日的革命老区,成了如今的美丽家园。

  红村研学营地、凤林园民宿、红军饭店……一系列网红打卡景点陆续落地凤林村,实现了“食、住、行”的无缝衔接,打破了红村红色旅游“半日游”的尴尬局面。此外,红色资源也迎来了“红色+”版本——与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衍生出更多红色旅游线路、产品来不断丰富游客的选择。

  “革命红”和“生态绿”的相辅相成下,红色旅游正变得愈发有吸引力。凤林村去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作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渐渐在全国都有了知名度。

  游客的到来,带动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旅游消费升级。如今的凤林村,已经摘掉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每年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

  立足省一大会址独特的红色资源,如今的凤卧正紧紧抓住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浙里红”红色旅游品牌发展,掀起新一轮“红动浙南”热潮。

  在这红色沃土上,还有更多致富的“火种”被点燃。

  在凤卧镇吴潭桥村的邻里中心电商直播间,一场电商直播正在火热开展。随着带货主播的活跃,浏览量很快便突破3000人次,订单也如雪花般飘来,近400个订单带来了8000元的销售额。

  近年来,凤卧着力构建线下、线上销售平台,以电商直播、快递进村等形式,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碧万顷的红茶、红心柚,数百亩的红美人、红皮甘蔗,连同农家自制的红薯粉等农特产品,形成凤卧“五个红”红都品牌,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走向全国市场。

  为破解“小、散、弱”难题,凤卧全域党组织探索建立“红都共富联盟”,以村村抱团构建“发展综合体”,创新推出共富工坊、共富联盟等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与“共富”愿景同频共振。

  80多年前,之江大地在这里翻开崭新一页。如今,面对“共同富裕”这道全新时代命题,新的历史正在书写。

专家点评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教育中心讲师刘春华

    以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红色根脉”为主线,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平阳凤卧正努力把“中共浙江省一大”红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革命老区焕发全新生机。

    接下来,我认为平阳凤卧应做好三个文章。一是继续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探寻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红军挺进师驻地、郑海啸故居等革命遗址背后的历史细节,充分挖掘革命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二要全方位谋划“红色旅游+产业”模式,结合本地山水和人文资源特色,积极推出“红色+蓝色”“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以及“红色+文化遗产”等多种旅游产品,打破当前单一的红色景区参观、教育模式,多增加体验和互动型项目。三是各个红色小村红色资源相似,为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政府部门要牵头对红色旅游线路的各个节点进行整合规划,将散落的点串联成线,形成各项目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监制:阮周琳|策划:叶双莲|记者:张湉|编辑: 张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