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幅对联,读懂红日亭50年

三幅对联,读懂红日亭50年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2-11-23 10:21:00

  鹿城在红日亭举办“情暖瓯越 善行天下”公益慈善沙龙,现场为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奖。鹿城文明办供图

  11月22日下午,温州鹿城区举办了一场“情暖瓯越 善行天下”公益慈善沙龙活动。

  说是沙龙,也是“生日宴”。“寿星”不是别人,正是温州的慈善地标——红日亭。

  今年,红日亭50岁了。

  活动现场,中华慈善总会发来贺信。信中写道:红日亭行善50年,不仅成为了民间公益慈善的代名词,更成为了一张亮丽的“道德名片”,呈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温州现象”。

  “50年,做一件事,谈何容易啊。”一位现场嘉宾连声感慨。

  究竟这段善行传奇是如何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

  答案,其实就藏在红日亭不同时期悬挂的三幅对联之中。

  魏一晓 摄

  对联一:

  “世长势短有势不可托势,人多仁少为人必须存仁”

  这段警示名言,大家应该不陌生,大致意思是做人不可趋炎附势,一定要有仁义之心。

  温州人历来有着创业成事、事功善德的道德文化基因。发祥于温州的永嘉学派,就提出“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统一观。

  古时的温州山间路亭,夏天也总会免费供应伏茶,一年四季还挂着几双草鞋,任人免费穿戴;温州平民知识分子创建“文成会”,资助贫困学子科举考试;赚了钱的温州商人,总会想着为乡里修桥铺路造亭。

  “世长势短有势不可托势,人多仁少为人必须存仁。”可以说,红日亭,正是温州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50年前的市区涨桥头,是进城入口之一。河边码头停满了蚱蜢舟,每天人群熙熙攘攘。为了让大伙有个乘凉歇脚的地方,附近老人出钱出力,修建了一座水泥凉亭。

  亭子原本无名,因为每天可见红日冉冉升起,故取名“红日亭”。亭子建成后,五六位热心老人摆出煤炉和茶壶,开始烧制伏茶,供过往路人解渴祛暑,由此拉开了一段慈善传奇的序幕。

  东门涨桥头老照片。孙守庄摄

  五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虽说拆拆建建历尽沧桑,但红日亭的仁义善举从未间断过。从送“爱心茶”到“爱心粥”,从送二月二芥菜饭到清明节清明饼,再到端午节粽子、八月十五月饼、冬至汤圆、腊月初八腊八粥和新年年糕……爱心品种越来越丰富,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社会各界捐赠来的爱心款和物资也越来越多。

  温州市文明办 供图

  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正是红日亭执着的坚持和朴素的追求,唤起人们内心善的本性。“爱心单向输出”很快变成了“多项循环互动”,不论老少贫富,都通过“红日亭”这个载体自发自觉地传递着真诚与暖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爱心循环往复。一转眼,就是半个世纪。

  对联二:

  “朝朝痛忆夕时苦,夕夕畅谈今日甜”

  这幅忆苦思甜的对联,恰好是温州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真实写照。

  很多人不知道,红日亭的每一天,都是从清晨四点开始的。

  天刚蒙蒙亮,70岁的孙兰香就起床来到红日亭,开始和老伙伴们里里外外忙碌,煮茶、洗米、熬粥、切菜……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作为红日亭的第三代“亭长”,孙兰香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义务工作了12年,除了摔伤休息了12天以外,她几乎没请过假。

  当前,红日亭固定志愿者40余人,平均年龄70多岁,年纪最小的62岁,最大的88岁。前阵子,红日亭还为志愿服务十多年的朱永麟等9位老人举行了“荣休”仪式,感谢他们把晚年时光都奉献给了志愿公益事业。

  每天起早摸黑,没工资也没假期,为何老人们却乐此不疲、代代传承?老人们说:“老了还能为社会出点力,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闲在家里其实很寂寞,在这里每天都很热闹,大家说说笑笑,一天就过去了,日子过得很充实。”

  正是那份乐观、豁达和勤勉,让“红日亭爱心老人”成为了温州这座城市的“明星”,很多市民会自发来到红日亭“追星”,为老人们搭把手,鼓鼓劲。

  “红日亭爱心老人”也被评为“最美浙江人”等荣誉。不过,老人们对于“最美”,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到了我们这把年纪,荣誉并不重要,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才是最美的事。”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温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共163.6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65%,老年人口总量居于全省前三。今年温州两会,加快建设老年友好社会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以“红日亭爱心老人”为代表的温州银发一族力所能及地服务群众,老老相帮,以帮换帮,也为“老年友好”注入了新的内涵。

  温州市文明办供图

  对联三:

  “正能量九州传递,好作风千载继承”

  今天,红日亭已经成为一座精神驿站,为城市注入向善的力量。中央文明办称赞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2020年,温州将《红日亭》的故事改编成了电影,并入选了央视电影频道“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影片之一,电影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感动了全国观众。其中影片女主角高春梅的原型,就是孙兰香。她说:希望能通过电影,把志愿服务的精神带到全国。

  “正能量九州传递,好作风千载继承。”当下悬挂着的这幅对联,正是红日亭的志愿者们不断践行的目标。

  温州市文明办 供图

  从“红日亭”出发,“善亭文化”已成为大爱温州的集中体现。五十年来,温州以红日亭、三乐亭、复兴亭等为代表的善亭,“夏烧伏茶、冬施热粥”,从一座小小的亭楼发展成全市大小3000多个伏茶点。每一个小小的善亭驿站流动、升腾,构成了一道温州特色的靓丽风景线。乐善好施的义务“烧茶人”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企事业单位也加入到“伏茶公益联盟”,汲取红日亭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温州到“九州”,从“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红日亭精神,也在这座“温暖之城”不断传承扩散。从扶贫济困,到助医办学,从救灾到抗疫……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都有温州人带着满满爱意、无私奉献而留下的动人义举。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投身公益服务行列,续写爱与温暖的城市故事。

  俯瞰温州 苏巧将摄

  “红日”出东方,大道满霞光。

  三幅对联言简意深环环相扣,恰如红日亭五十年一路走来,不同成长阶段的期许与内涵。

  下一个五十年,期待红日亭继续融汇人间之爱,向更深更远处绽放向善之花,共同铸就崇德向善的大爱之城。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三幅对联,读懂红日亭50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