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破解农村饮水设施管护难题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3日

  在灾害频发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如何破解农村饮水设施数量多管护难、运维资金足额落实难、水旱灾害影响大、专业化管护队伍力量不足等老大难问题?11月17日,浙江省温州市水利局收到一笔额度为300余万元的“台风指数保险”理赔款,这标志着温州市今年实行的农饮水设施灾害及管养综合保险正持续发挥作用。

  农饮水设施灾害及管养综合保险项目是“灾害﹢管养”的农饮水设施商业保险新模式,在传统的灾害保险基础上附加了“管养过程中的损失保险”“供水中断时的保障性供水”等内容,提供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一揽子保障,既保障农饮水设施因灾导致的损失,又覆盖日常突发性断水所需的修复及紧急供水费用,并通过附加干旱和台风巨灾指数,确保在旱涝灾害时获得额外的防汛抗旱经费补偿。这一做法在国内尚属首创。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每年受台风、强降雨等影响较多,且在2020年年底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气象干旱。借鉴温州市水利堤防保险的经验,市水利局、财政局创新设计了《温州农饮水设施灾害及管养综合保险方案》,将温州全市1600余处农饮水设施纳入保障,保险价值10亿余元,年保险费1000余万元,确保温州全市522万农村供水人口的饮水设施安全。将不确定的灾害损失和工程管养支出风险转化为确定的资金投入,有效增强了农饮设施管养资金保障,提升了应急和维养效率。

  温州在应对今年严峻旱情时多了份底气,多亏了预判性的“干旱指数保险”。所谓指数保险,指其赔偿基于预定参数是否达到触发水平来确定赔付水平。以温州今年8月启动的首笔“干旱指数保险”理赔程序为例来说明。8月15日,温州发布水利旱情蓝色预警。8月16日,一笔额度为100.2万元的“干旱指数保险”随即启动理赔程序,一天内即赔付到账,甚至不需要实地查勘旱情和损失情况。高效的赔付机制,既充分发挥了杠杆作用,帮助各地尤其是经济薄弱地区应对不确定气候灾害带来的风险,又开辟了政府运用保险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用场景和后续发展空间。

  作为农饮水设施的承保方,保险公司承接了设施巡查、水质恢复、设备修复等日常管养服务,避免了农饮水设施“小事没管、大事遭殃”,真正形成“灾前预防、灾中抢险、灾后抢修”的保障机制。

  “年初起保至今,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遭遇较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通过双指数保险得到了超过600万元的赔付。”温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负责人王玉铜介绍说,“参照历史数据,2019年利奇马台风登陆,仅乐清市一地的农饮水设施损失就接近2000万元。这项保险一次事故最高可赔付3亿元,大大增强了对巨灾风险的防御能力。”下一步,温州还将开发农饮水设施保险快速核损及风控信息化平台,实现“一键报案、一键定损、一键理赔”,进一步缩短理赔时间,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返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