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最精美的佛经宝函,最“海丝”的玻璃瓶,你可知道温州这座“宝藏古塔”的秘密

最精美的佛经宝函,最“海丝”的玻璃瓶,你可知道温州这座“宝藏古塔”的秘密

温州三十六坊 2022-12-02 09:57:23

  温州网讯 温州有两座宋代古塔:白象塔、慧光塔,因其文化遗存丰富,被浙江文物界誉为“古刹文化双璧”。

  这两座“宝藏古塔”直线距离不过6公里。白象塔曾出土一千余件北宋时期珍贵文物,特别是北宋彩塑观音立像,分别成为浙江省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上为外函,下为内函)

  慧光塔虽然仅出土69件文物,却珍品迭出,创下多个“之最”:

  制作于北宋庆历二年(1042)的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和舍利函,是宋代漆器标志性器物,代表中国漆器最高水平。历经千年,它的美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北宋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为典型的伊斯兰玻璃器,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物之一。

  三方双面绣经袱,是中国双面绣品所能见到的最早作品,是温州早期绣品的实物见证。

  北宋雕版印刷佛经精品“大悲心陀罗尼发愿文”,是现存宋代刻本中唯一的明道二年刻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也是国内迄今发现并保存完好,与北宋名臣胡则有关的唯一一件文物。

  ……

  北宋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

  继上期白象塔之后,本期,三十六坊君为读者介绍这座曾经创造众多“之最”的慧光塔。

  古寺名塔

  今人多知道仙岩景区的梅雨潭,和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但鲜少有人知道这处知名景区的深厚文化底蕴。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将仙岩列入“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南朝刘宋时期,山水诗鼻祖、时任永嘉太守谢灵运,就曾游览过仙岩,写下《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一诗,其中有“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之句。

  慧光塔,又称仙岩塔,是圣寿禅寺(仙岩寺)的著名标志。仙岩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历代高僧辈出,宋真宗、宋神宗曾分别赐“圣寿禅寺”、“昭德积庆禅院”额。从慧光塔出土北宋经卷题记可知,宋景祐、庆历、熙宁时,仙岩寺为东瓯名刹,僧侣多达数百名。此后屡经兴废,但香火持续不断。

  上世纪60年代初的慧光塔

  1966年底至1967年初,附近农民在慧光塔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塔中发现文物69件,除3件为清康熙年间外,其余均属北宋庆历(1041)以前。

  从出土佛经上可以了解到,慧光塔在宋代称“仙岩寺塔”,于景祐元年(1034)至庆历三年(1043)历时十年建成。元延祐五年(1318)重修古塔,并命名为“慧光塔”。《仙岩山志》记载:“因致蕴禅师将至前三日,塔杪神广煜煜,若悬灯然,众指以为佳兆,故名。”元代温州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描绘了元代温州和瑞安的城市风貌,圣寿禅寺(仙岩寺)和慧光塔都被绘入其中。

  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局部,可见圣寿禅寺仙和慧光塔)

  珍品众多

  宋代漆器标志性器物:经函、舍利函

  慧光塔内还出土了两件精美的佛教宝函,堪称宋代漆器标志性器物。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上为外函,下为内函)

  一件是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以檀木为胎,分内函和外函,是一套经函,内藏书经一卷。外函上的部分髹饰是立体的,以漆灰堆塑了佛像、神兽、飞鸟、花卉等,并镶嵌以珍珠;底纹以描金的技法,绘有花草、乐器等;函底还有金书“大宋庆历二年”(1042)。

  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内函上的细节

  内函通体髹金,上面饰有缠枝忍冬纹、双凤纹、飞鸟纹、神兽纹等,采用了多种描金法,有贴金箔、毛笔描绘、晕金等。经函运笔自如流畅,纹饰繁缛,精美无比,见者无不惊艳。这套经函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专家评价这件漆器代表了中国漆器的最高水平,至今无法复制,无法超越。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打开后

  另一件是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长方形、通体施紫色漆。此函堆漆描金,上镶嵌珍珠。函的四面中部工笔金绘人物画。从构图内容来看应是简化的道家故事《朝元仙仗图》。

  舍利函内的北宋錾刻开光莲花纹带盖金瓶

  舍利函底部有金书十一行,题记供奉清单,还有施主名位。根据题记,此函作于庆历二年(1042)十二月。舍利函内装有錾刻开光莲花纹带盖舍利金瓶、金漆木雕东方持国天王像、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等金银器、佛教造像和玻璃器,堪称“宝函”。若是“买椟还珠”发生在当代,那么这个舍利函的“椟”与“珠”还真的难以取舍。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底部)

  宋元时期,温州漆器号称全国第一。明弘治《温州府志》载:“漆器之类,独出永嘉……于是温之漆器名天下,其初精致之甚,奇彩异制,夺目光烜。”

  南宋陈谦于《永宁编》中曰:“温居涂泥斥卤,土薄艰艺,民勤于力而以力胜,故地不宜桑而织工。不宜粟麦而粳稻足,不宜漆而器用备。”宋代各地漆器中,只有温州漆器店铺敢冠以“温州”地方品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汴梁(今开封),“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旧宋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城内至少有三家以上温州漆器铺,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就记有“温州漆器铺”,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记载杭州城里著名的漆铺有“彭家温州漆器铺”等品牌。

  北宋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

  漆器还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独特的外销商品,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记载,“温州漆盘”与我国的金银器、丝织品、锡器、青瓷器等商品广受真腊(今柬埔寨)人喜爱。到明代中期,温州漆器仍然享有盛名。

  明人黄成曾整理总结古代丰富庞杂的髹饰工艺,著成《髹漆录》一书,但其中提到的很多工艺在当世已找不到对应。著名鉴定大家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指出,“浙江瑞安县慧光塔发现的经函和舍利函,是宋代识文的实例……它不是用漆写起,而是用灰堆起……不是文质异色,而是花纹及地子一律是紫色。”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

  这件北宋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气泡和杂质极少,清澈透明呈浅蓝色,具有极高的玻璃熔制水平。迄今为止浙江省仅发现3件古代玻璃瓶,其中两件在温州慧光塔,一件在杭州雷峰塔地宫。除这件保存完整、高品质的蓝色舍利瓶外,另外两件玻璃瓶出土时都已碎裂或残破。

  北宋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造型美观典雅,是一件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玻璃器,与众多宝物藏于前文提到的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内。瓶内装有较多的白色细珠粒,专家认为这些细珠粒应是影骨舍利。

  蓝色玻璃舍利瓶与五代画家贯休《十六罗汉像》中玻璃瓶有相似之处

  北宋时期,温州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活跃,被誉为“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温籍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认为该玻璃瓶应是从海路输入温州的,是伊斯兰玻璃手工业兴盛时期较典型的产品。因此,这件舍利瓶是温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北宋 刻花蓝色玻璃舍利瓶底部

  专家认为,这类玻璃器主要流行于北宋早期。印尼爪哇海发现的北宋初年井里汶沉船、印坦沉船中,曾发现大量同类玻璃瓶,以蓝色和绿色为多,磨刻纹饰处工艺细节完全一致。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辽开泰七年(1018)陈国公主墓、天津蓟县辽清宁四年(1058)独乐寺塔塔基中,也曾出土相同磨刻工艺、较高大的玻璃折沿瓶。在这些玻璃瓶中,慧光塔中出土的这件刻花蓝色玻璃瓶以其别致的造型而备受瞩目。

  宋刻佛经精品:大悲心陀罗尼发愿文

  慧光塔中发现的文物中最多的是经书,有金书、银书、墨书写经35卷。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北宋刻本大悲心陀罗尼发愿文”,是我国现存的宋代刻本中唯一的明道二年刻本,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0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件经书名列其中。

  北宋刻本大悲心陀罗尼发愿文

  这件经书是佛教经典,全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就出自此书。慧光塔的这件“发愿文”是北宋雕版印刷刻本,外有厚黄褐色纸作夹套,夹套上尚残留有一段扎缚的彩色丝带。经文共7页,每半页刻字5行,行17字,小字双行;前段为大悲心发愿文,后段为84句大悲咒,保存完好,用纸上等,刻工精致,是十分难得的宋刻佛经精品。

  刻本,即是把字雕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的书。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历代流传下来的唐宋刻本极少。宋代刻本在明代已被视为珍宝,明代出售宋版书甚至以页论价。至清代嘉道年间,价格更是高得惊人,黄荛圃《书跋》就记载他听说有位无锡浦姓书贾,手头一本残缺的宋本《孟东野集》就叫价每页二两银子。完整的宋刻本书价更是要翻上几番。

  发愿文卷末有“胡则印施”题跋

  “发愿文”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它也是全国范围内发现并保存完好,与胡则有关的唯一一件文物,对于研究北宋名臣胡则具有重要价值。卷末刊印一行小字题跋:明道二年十二月,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胡则施印。

  胡则(963-1039),字子正,浙江永康县人,曾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温州知州。胡则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清官,范仲淹曾为他作墓志铭:“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因为他一心为民、勤廉担当,深受百姓敬仰,民间尊称为“胡公”,如今温州尚存多处胡公大帝庙纪念胡则。1959年8月21日,毛泽东同志接见永康县委书记,评价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之孙胡拱在净光塔的捨砖

  除此之外,慧光塔中的佛经珍品还有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一卷,是台州白云北山净名庵主梵才大师长吉于景祐三年(1036)夏,书于仙岩寺圭峰教院。长吉是一位受宠于皇帝的僧人,不仅精通经文,且善诗赋。皇祐元年(1049)客居杭州,范仲淹赠以《和僧长吉湖居五题》。

  又如《宝箧印陀罗尼经》共五卷,尺寸与杭州雷峰塔所出刻本一致,经文中的“殷”、“敬”等字都不避宋讳,应属五代吴越刻本。

  双面绣品最早作品:经袱

  慧光塔中出土了三方包裹经卷用的经袱,是我国双面绣品所能见到的最早作品。

  北宋团鸾红罗双面绣经袱

  塔中发现的三方经袱都呈方形。如团鸾红罗双面绣经袱,以杏红单丝素罗为地,用黄、白色粗绒施平针绣成对飞的翔鸾双面团花,两面一致,可见纺织技术精巧。这件经袱是至今所见双面绣品中有具体年代的最早作品。

  温州是我国纺织业发达地区之一,早在南朝刘宋时,就采用低温控制蚕种卵期发育与人工越冬,达到年养八辈蚕。宋代,龙湾国安寺石塔内曾发现木刻套色版画《蚕母》,温州纺织业有官办和民办作坊,产品以缂丝、瓯绸、溪绢、绉纱等最为著名。双面绣经袱就是温州早期绣品的实物例证。

  参考材料:

  《白象慧光》 金柏东主编 温州博物馆编

  《北宋蓝色磨刻花高颈玻璃舍利瓶 见证温州“海上丝绸之路”》陈培培 

  《从“北宋刻本大悲心陀罗尼发愿文” 看一本经书一座宝塔与一位名臣的故事 》陈培培   原载《温州晚报》

  《我国唯一现存北宋明道二年刻本——<陀罗尼经发愿文>在瑞安珍藏》 俞天舒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原标题:最精美的佛经宝函,最“海丝”的玻璃瓶,你可知道温州这座“宝藏古塔”的秘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