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记者直击农村防疫最重要防线:一个乡村卫生院守护着4800多名老人

记者直击农村防疫最重要防线:一个乡村卫生院守护着4800多名老人

温州网 2023-01-16 09:30:00

  温州网讯 在永嘉县金溪镇中心位置,有一栋4层高的小楼,这便是金溪镇中心卫生院所在地。从去年12月开始,这栋小楼就没熄过灯。

  这家小小的卫生院,是金溪镇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服务范围覆盖86.3平方公里内的4万余名居民,其中65岁以上老人就有4800多名。去年12月以来迅速攀升的感染人数,让这栋小楼内的32名医护人员承受着数倍于平常的工作压力。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主战场已逐渐转向农村,在吃劲阶段,近日,记者蹲点金溪镇中心卫生院,记录下农村一线医护人员应对疫情冲击的最真实场景。

  “我们尽量把病患都留在镇里”

  在金溪卫生院一楼输液室旁,90岁的李庆根老人正在做吸氧治疗,这名曾在新疆任职的地质勘探员如今腿脚不便,由于感染后出现全身无力、呼吸费力的症状,他每天都要来卫生院进行输液和两次吸氧。

  “他家住得比较近,有时候子女没空都是我们去接他过来。”这时,护士长王苗苗走到老人身旁观察着吸氧数据,并凑近老人耳边大声地问:“李阿伯,这会儿人舒服点了吧?”

  李庆根看着王苗苗点了点头,露出了微笑。

  王苗苗告诉记者,如今的金溪卫生院已成了镇里人流量最大的场所,输液室内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上个月,全院的医护人员也相继病倒了,最困难的时候32个医生凑不出一张值班表,大家只能拖着病体上班。”

  在卫生院4楼楼梯间右侧,是医生钱晓丽和其他三名医护的宿舍,这间面积约10平方米的房间是她们临时休息的地方。

  “实在熬不住了,才回到宿舍休息一下,烧退点下来就让院长安排值班……”钱晓丽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像她这样还未“阳康”就去上班的是大多数,“大家打招呼都用咳嗽代替了。”

  记者注意到,在宿舍中央摆放着一台消毒仪器,仪器旁还有一个行李箱。钱晓丽说:“这是紫外线消毒灯,那段时间大家离开房间时就会开启消毒模式。而那只行李箱是应急用的,因为每次收到去隔离点支援的命令都很突然,所以大家就腾出一个公用的行李箱,装上一些必备物品,接到命令后拎起箱子就走。”

  “我们已经熬过了最难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尽量把病患都留在镇里,不给县里添负担。”该院院长助理徐清建说。

  “让老人在家就能接受诊疗”

  “咱们镇里,有50%的老人住在山区,本身身体不好,大冷天的路途遥远,往卫生院跑还容易交叉感染,于是我们便让家庭医生为老人上门诊疗送药。”

  金溪卫生院一共有6组家庭医生,每组配备4到6名医护人员,覆盖辖区的22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重点对接65岁以上老人,并按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全程接种疫苗等进行“三色管理”。当天,医生林孔平与护士董苗苗正在湖庄村开展上门送医服务。

  从卫生院出发,驱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前行,需要20分钟才能到达湖前村,林孔平和董苗苗每个月都要走上三四回。

  背着红色的医药箱走在青石铺就的村路上,他们就像回家一样,一路不时和村民攀谈、嘘寒问暖。“苗苗又来啦,来我家坐坐吧!”“我家刚晒了柿饼,林医生你拿几个尝尝吧……”

  “全村60岁以上老人500多名,其中有慢性病的就有200多人,今天我们得去李德涂家,一个月前他刚做了双下肢溶栓手术,我得去看看恢复情况。”对于湖前,哪家有几个老人,有几个重病,要用些什么药,林孔平心中清楚得很。

  刚进林德涂老人家,他的妻子马上迎了上来拉住董苗苗的手说:“哎哟,你们又来看老林啦!快进来,快进来!”量血压、测体温、听胸腔……在一系列的检查结束后,林孔平对林德涂说:“恢复得还不错,但还要静养,记得睡觉的时候要把脚抬高,这样恢复得快一些。”

  “孔平跟苗苗就像我的家人一样,这段时间他们忙,来我家的次数比回自己家的次数还多,这么好的医生,村里每个老人都喜欢他们。”李德涂说。

  “今天已经是腊月廿一了,过几天就是小年咯,你看,村里的车又多起来了……”望着村里逐渐增多的外地私家车,徐清建是又开心又担心。“子女都回来了,老人就有人照顾了,但新一轮感染可能也要到了……”尽管不知道春节高峰的程度,但徐清建的团队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经按第一波高峰2个月的用药量做好了储备。”

  金溪去通桥下镇的新路马上要通了,过几天新的加油站也要盖好了,最重要的是,今年上半年,全新的金溪镇中心卫生院也将投入使用……徐清建充满信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记者直击农村防疫最重要防线:一个乡村卫生院守护着4800多名老人

  记者:杜一川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