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年味碎语

年味碎语

温州网 2023-01-28 09:33:04

  中国人对过年的讲究是举世无双的。千百年来,人们总要赶在年前囤积一大批的食物来一场舌尖上的狂欢。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每年从腊月开始至正月十五,四十多天的时间,他们大都会沉醉在年味之中,仿佛要将四季经历的苦甜酸辣来一次打包,借助于吃喝玩乐做一番情绪调控。

  我们这一代人所见的,便是每每年关临近,做父母的就开始准备年货,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做些更新或储存。这既是风俗习惯,也是一种群体行为,或用温州话说是属于不得已的“跟风”。特别是腊味,好像自家的窗台上若是没挂上几刀酱油肉什么的,脸上就少了几分光彩似的。

  有俚语,叫“一年之计在于吃”。在温州,这过年时节,嘴巴里就需要尝到三样东西。笼统地说,三样即腊味、海鲜和年糕。这三样,是年味代表,更是构成年夜饭的三大要素。腊味以酱油肉为主,鳗鲞为辅。簇拥着酱油肉的有猪头、排骨、酱油鸡、酱油鸭以及牛肉、羊腿等,跟随着鳗鲞的有白鲞(黄鱼鲞)、螟蜅干、鮸鱼鲞、带鱼鲞等。也就是说,有了酱油肉与鳗鲞打头,其他的都可归为“陪衬”。当然,“陪衬”越多,就越表明这户人家的经济收入不错。

  旧时,每当冬日普照、朔风刮脸,家家户户就少不了用腊味来表示对新年的向往,这也许算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过完年,又得挤入某条跑道了。而此时,窗外悬挂的腊味,其数量无疑就是一份标签,不仅能说明家庭的生活条件,也透露了过去一年在跑道上奔波的状态。倘若除了数量,在种类和质量上还有更多彰显,比如挂在窗外的是好几条米二以上的大鳗鲞,是蒲扇般大的螟蜅干,是成串的兔肉什么的,那就够一些人羡慕嫉妒恨了,说不定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还有“贼蟹儿”光临,要把这些腊货据为己有。

  至于三样中的海鲜和米糕,话题就相对单一些。温州濒临东海,缺不了海鲜,但海鲜中的黄鱼,却是正月里求之难得的尤物。如今少见野生的,能吃得深海养殖的,已算是一种口福。温州人说的“无鱼不成宴”,指的就是黄鱼。黄鱼是鱼中贵族,尤其在婚宴上,其他鱼类是难以替代的。在很多人看来,黄鱼之外,像鲳、石斑、带鱼等,顶多只是黄鱼的跟班,在酒席上是唱不了主角的。而在温州人的年夜饭上,能与黄鱼平起平坐的,也非什么其他山珍海味,实是很普通的年糕,亦即温州人所称的“水蒸糕”。市井所谓“年糕年糕年年高”,就是跟“年年有余(鱼)”配套跟进的风俗,用土话说就是图个“彩凑”。所以温州人摆“分岁酒”,水蒸糕必定是以“头碗菜”的角色端上餐桌的,这似乎就是为了求得来年有个好光景。

  事实上,因为“糕”与“高”谐音,在正月期间,人们所尝到糕并不止一类。所谓年糕,也是有种类的。从浙南民俗的角度讲,水蒸糕、松糕、桃糕、箬糕等全是年糕的成员,其中尤以桃糕最能体现年味,因为一个“桃”字,即表明它是带有“桃符”的印记来除旧迎新的。

  无论如何转换场景,在分岁酒与新年酒的宴席上,好像永远是年糕、黄鱼和腊味这三者的表演舞台。当经典的“菜籽头炒水蒸糕”以“头碗菜”的角色被端上桌时,那些酱油肉和鳗鲞以及它们的跟班个个甘当冷盘,分装在十只红色的高脚碗里将“头碗菜”热情地团团围住。而高贵的黄鱼自然例外,它会在中途某个恰当的时候,以葱油或清蒸的形式登台亮相,一缕香韵传来,一阵鲜味飘起,于是餐桌上就掀起了第二个年味高潮。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年味碎语

  相国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