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马强。
火星一号公司计划在2023年将首批4名宇航员发射升空,这些志愿者将不再回到地球上,在火星度过余生。
火星勇士
经历“5·12”地震之后,看淡了生死,应该在有生之年“做些事情”。即使不成功,也希望做那个“抛砖引玉”的人。
日前,荷兰一家名为“火星一号”的公司宣布启动计划在2023年把4名宇航员送上火星的“单程之旅”,目前已有37000多人报名,其中中国人有450多名。都江堰农家乐老板马强也是其中之一。
今日是马强的结婚大喜之日。如果被选拔上的话,他将参加为期8年的专业培训,并计划将在2023年被送至火星,但这是一趟单程旅行,没有归期。
借助翻译软件读主办方邮件
都江堰文荟路,一家农家乐里,马强正忙着接待亲友,今天,是39岁的马强和30岁的邓女士的新婚大喜之日。
这是一家以军旅为主题的农家乐,墙壁上挂满了仿真步枪、集体照片、军功章、军衣和水壶等。马强曾有过三年的军旅生涯,他说自己性格中充满了挑战和冒险的因素,“报名参加火星一号计划,就是一次对一成不变生活的挑战。”
今年1月,马强得知了关于“火星一号”计划的新闻,他点进官方网站,提交了报名申请。1月16日,他收到了主办方的电子邮件。在这封英文邮件中,一名叫“Norbert Kraft”的工作人员对他的勇气表达了钦佩。“这么快就有了回应,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参加这个活动的决心。”
在随后的10多天里,马强又陆续收到来自“火星一号”计划主办方的邮件。马强的英文不好,每次阅读邮件,他都在网上用翻译软件或者寻求亲朋的帮助。最后一封邮件,主办方要求马强填写报名的原因。马强用中文写道:“中国古代有个人叫万户,将土制火箭绑在身上点燃,梦想着能上天,结局不言而喻,但他的冒险精神、挑战精神是我所敬佩的”,“火星对我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的世界……这些都需要有先驱者前去探索……我毫不犹豫报名。”
两点劣势:英语不好,年龄大
马强将自己的这次报名定义为“为大家做些什么”。“我想,首批登陆火星的事,中国人应该参与。我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
马强说,他并不介意这次火星之旅是一场“单程旅行”。“经历过地震的人,对生死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2008年地震时,马强幸未受伤,之后他迅速加入了志愿者救援组织参与救灾。
早年的经历也是他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原因。退伍后,马强曾在东南亚建设电站,也曾在欧洲待了近一年,“经历过这些,我的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强,能够很好地和身边的人共处,这是我的优势。”
他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一是年龄稍微大了点,39岁了;二是我的英语不好,担心有交流障碍,但我会尽量克服这些缺点。”
新婚妻子说他吃饱了撑的
今天,是39岁的马强和30岁的邓女士新婚大喜之日,昨晚,马强和邓女士就忙着在农家乐里接待亲朋,准备婚宴。此前在接受中广采访时,马强说,把报名参加“火星一号”计划告诉妻子的时候,妻子只说了5个字———吃饱了撑的。昨日,邓女士说,“说实话,我很担心他。如果真的被选上,将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我肯定担心。但是,这是他的梦想,他觉得这样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还是支持他。就像他支持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一样。”
马强说,报名后,他也已经和父母交流过此事,父母都支持他的做法。“他们说,那是我的生活,我有选择的权利,他们不干预。”
对话
5·12后看淡生死
不介意当“小白鼠”
记者:怎么看这个项目?
马强:这样一个“有去无回”的旅程反倒是机会。因为对于理智一些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都不太可能去参加,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记者:想象过如果真的登陆了火星,后半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吗?
马强:我想在上面是要参与建设的。我动手能力很强,从小在水电站长大,当过兵,能使用各种轻重型武器,援建的时候也要会使用多种机械。
记者:了解登陆火星可能让志愿者置身于什么样的危险中吗?
马强:我很清楚。我觉得就像小白鼠吧,上去当试验品了。说要命就要命了,因为这是换个星球,而且还得自己开发。
记者:那是什么驱使自己报名参加呢?
马强:“5·12”地震对我的影响是一个原因,看淡生死了,觉得应该把力量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还有就是我这人坐不住,不是个安分的人。另外,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情,如果我最后没能得到机会,我也希望自己是抛砖引玉的人。
记者:亲人怎么办?
马强:父母很通达,他们不跟我住在一起,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决定。如果真的能去,也还有8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家里事务打理好了,孩子也长大了。我觉得到时候我的孩子会为爸爸骄傲。
项目简介
2023年火星人类定居点
按照计划,2023年,Mars One (火星一号)将把人类送上火星,建造一个永久性的人类定居点基地,志愿者将在此繁衍、学习和成长。
第一批志愿者登陆前,火星上将建成一个可持续居住的人类定居点,每两年都能接收新的志愿者。为了做到这一点,Mars One已经制定了一个精确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完全基于现有科技。太空探索专家认为这个计划不管在经济还是后勤方面都是可行的。
不过,中国航天专家庞之浩称,“有去无回”的航天之旅给宇航员带来极大的风险,项目是否能够被人类伦理学接受还未可知。他认为项目成功可能性较低。
筛选标准
技术不重要,必须:健康、会英语
“火星一号”官方网站于1月上旬初次公布了“宇航员筛选要求”,并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启动筛选工作。
记者昨日在网站上看到,“火星一号”报名者需年满18岁,愿意长期保持健康,能够自省、相信他人。“我们并不需要招募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每一名被选中的宇航员在智力、精神以及体能方面都必须是佼佼者,并且愿意花费8年时间接受训练、学习如何适应新家火星。”“火星一号”项目首席医疗官、前美国宇航局(NASA)研究人员诺伯特·卡拉夫特进一步解释,“我们更注重的,是在漫长的飞往火星途中,宇航员的工作以及与人相处的状态。奔赴火星意味着余下一生都在面临挑战和改变,心理稳定。”
据介绍,筛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轮,网上递交申请;第二轮,体能检测,面试;第三轮,每个国家选出20到40人阐述自己奔赴火星的理由,整个过程将电视直播,由观众选出每个国家唯一的代表人选,剩余人选由“火星一号”专家挑选;进到第四轮的人选都必须会说英语,他们将分成数个小组解决难题,继续角逐。成都商报记者江然
报名者扫描
厦门大学学生小陈:小陈今年18岁。他从小就喜欢阅读航空航天书籍,曾经最大的梦想是当飞行员,他觉得参加这一项目是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当得知“有去无回”时,小陈的父母不肯答应。小陈现在正与父母积极沟通。
昆明地质工程师王文明:今年30岁的王文明,2005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目前在云南一家地质矿业有限公司工作,担任项目经理。他的家人对他的计划表示赞同。
公司白领陈青云:陈青云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做着白领,他希望度过“波澜壮阔的一生”。他透露了自己对这一项目的充分信任,但是坦言自己并没有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