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题:中国快马加鞭推“放权”“双轮驱动”成关键
中新社记者周锐
中国官方16日公布了一份取消政审批项目的清单。国务院此前宣布取消的133个行政审批事项中,除了需要履行相关法律程序的、涉密的和属于机关内部事务的29项外,剩下的104项全部露出“真容”。
从4月24日和5月6日,国务院分别决定取消和下放71项、62项行政审批事项,到5月13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动员,再到国务院16日公布详细清单,其间间隔的时间不足一个月。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示官方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中快马加鞭、言出必行的态度。而“晒”出清单,让公众监督取消行政审批是否落到实处,也可以让官方借助社会力量,提高政府职能转变的执行力。
事实上,早在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已被提上日程。但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应松年看来,权力下放不到位、调整不到位、落实不到位依然是突出问题。宋世明也表示,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乏好的方案,而是如何使一部好的方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宋世明分析说,根据李克强“将国务院各部门现有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本届政府放权的任务仅完成五分之一。而越往后,转变政府职能的难度也会越大。
利益“藩篱”是当下被各方频繁提及的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丁宁宁告诉中新社记者,审批权力会产生腐败和利益链条。即便是对廉洁官员来说,已经干了十几年的工作被取消,他们也会不适应。
对这一问题,李克强曾表示,“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他强调,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宋世明指出,考虑到国务院展现出的改革决心和意志,只要能把各方的动力调动起来,“被改革”部门的阻力应该是可以克服的。改革未来的关键是要做到“放得下”和“管得好”的双轮驱动。
首先是要把该管的管好。丁宁宁表示,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官员无事可做,和公共政策有关的,比如说养老金问题都需要下大功夫。
其次是做好事中和事后监管。宋世明表示,如果只有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容易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效果。据周汉华统计,在过去十余年中,官方在减存量的同时,新增的行政审批事项约600余项。周汉华呼吁官方拿出具体办法协调推进改革,防止重走老路,“边减边增”再次上演。
“放权”所产生的磨合难题,也是改革需要克服的阻力。丁宁宁指出,虽然“一放就乱”的规律一直存在,但不能因此动摇“放权”的决心。他强调,政府和市场关系不是简单的管或者不管,其间要有很多中间层次,这个在中国社会还需要探索。
宋世明强调,“管”和“放”是简政放权的两个车轮,必须同样大、同时安装,改革才能够跑得起来。而在完成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性工作后,官方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使其符合标准化、科学化和便利化的要求。(完)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快马加鞭 国务院 政府职能 不到位 中新社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