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成都揭晓。首次参评的瓯剧在这次评选中大放异彩,我市瓯剧演员方汝将以毫无争议的精彩表演成功摘下这朵宝贵的“梅花”。 至此,温籍戏剧演员已有3位获梅花奖,之前获奖的两人分别为市越剧团的郑曼莉和上海昆剧团的谷好好。
01才华横溢 他为舞台而生 成为文武兼备的小生
瞒着父亲参加考试得了第一名
方汝将出生在平阳县鳌江镇。上幼儿园时,他就爱唱爱跳,别的小朋友都不敢上台,只有他不怯场,一上台就来劲。
15岁那年,他从一则招生简章上得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招瓯剧班,决定报考。少年懵懂的他,根本不知道瓯剧是什么。“我当初以为,做演员就是上舞台唱歌跳舞。”
方汝将的父亲听说儿子要去报考什么瓯剧,学唱戏文,坚决反对,“男干女工,一世不通。考上了也不给你读。”
但是方汝将的妈妈是个戏迷,在妈妈的支持下,方汝将背着父亲到杭州参加了考试。“我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我就演了一段小品,唱了一首流行歌曲。自我感觉很好。”没多久,成绩出来,方汝将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当初极力反对的父亲,现在也是他的戏迷。
差一点上不了台
压腿、跑台步、翻跟斗。在瓯剧班的六年学习,天天6点钟起床练功。学戏,靠老一辈艺术家言传身教,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方汝将天赋异禀,领悟得透彻,表现得很优秀,在瓯剧班里崭露头角。
但是,到了第四年,有一次练功受了伤,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他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当时,医生跟他说:“搞不好,你以后可能上不了台,演不了戏了。”突如其来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对于一个19岁的学生来说,舞台生涯还没开始就要结束。方汝将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几近崩溃。
这个时候,又是妈妈给了他精神支持,带着他四处求医,还用土方法治疗:把床一头垫高,腿上绑着沙袋,把人倒吊起来。刚开始时,吊半个小时,脑充血且头晕,但是为了能好得快一些,他整晚都这么吊着,第二天起来,头痛欲裂。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病情有所好转。他又开始练功了。
成为文武兼备的小生
1997年,方汝将艺校毕业,进入温州瓯剧团,行当小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舞台历练,很快,他就成为浙江戏剧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杀狗记》、《高机与吴三春》、《东瓯王》,他演绎的人物个性鲜明,舞台形象丰满。“在全国的小生行当里,无论是英俊外形、声音条件、舞台功底,像方汝将这样的小生,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了。”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对自己爱徒赞不绝口。
4月17日的杭州红星剧院,第26届梅花奖的东片赛区的比赛中,方汝将以三出折子戏打动评委征服观众。
02逐梦对话 他为舞台而生 逐梦不息
方汝将表演中。“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荣誉背后付出的汗水与辛酸往往都是鲜为人知的。作为1977年出生的新生代温州人,方汝将的逐梦之旅是否一帆风顺?对于自己未来的戏剧生涯又有那些新的企盼?5月23日,记者来到温州市瓯剧团,和这位戏曲界“当红小生”面对面谈起了一场关于梦想的启示录。
记者:“您15岁时决定报考浙江艺术职业学校的瓯剧班,那是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让您选择了瓯剧?”
方:“我一直觉得,我与瓯剧的结缘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我就是为舞台而生的。从小我就喜欢唱歌跳舞,对于舞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
当然,我爱上戏曲也离不开我母亲这个戏迷对我的熏陶。小时候,母亲经常带我出入各种戏场,戏台上动听的咿呀呓语与配乐、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与戏曲情节,无不让我着迷。所以当机遇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想要伸手去抓住它。”
记者:“那您从开始学习瓯剧乃至如今成名的这个过程中,有受到过哪些阻力吗?”
方:“大体来讲,我的演艺生涯还是比较一帆风顺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过很多贵人相助,像原瓯剧团团长章世杰,启蒙老师祁莲莲以及陈玉莲老师等,他们都非常耐心地手把手教我。
不过,在刚报名瓯剧班那会儿,我父亲是坚决反对的。我家是建筑世家,父亲是建筑工程师,而且他总觉得戏剧是女儿家干的事情,他希望我可以子承父业。不过,我父亲现在已经是我的戏迷了。”
记者:“您能够在戏剧舞台上走到如今的高度,我们都相信‘天赋’的存在,但是我们也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您能说说您为演好戏剧都作出过哪些努力吗?”
方:“比如说,为了演好《水牢》这出戏中的“水中滑步”,我在家里浴室的瓷砖地面上倒上肥皂泡沫,这样地面会很滑,经过无数次的摔倒练习,我才找到了滑步的感觉,并将滑步这一动作传神地搬到舞台上。演出的时候,很多观众甚至好奇地站起来,看我脚下是不是真有积水。”
就在记者采访方汝将期间,办公室外走廊里响起了悠扬的歌声,方汝将闻声立马到门口跟开场者打了声招呼,随即走进来一窈窕的身段,原来是瓯剧团的花旦演员薛清在走廊里即兴排练唱起戏来。薛清是和方汝将一起进入瓯剧班学习6年的老同学,后来也一同进温州瓯剧团,两人是多年的好友。
记者:“你们那么熟悉,您肯定知道方先生的很多趣事儿,能说说吗?”
薛:“学习瓯剧的过程是欢乐与汗水夹杂的,记得当年,老师让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要把脚翘起来放到床头枕着睡。有一次,乘公交的时候,方汝将不由自主地就把腿翘了起来,放在前面的公交椅上,结果旁边的人看到后窃窃私语说:‘看这个人长得还挺帅,怎么把脚翘到椅子上,会不会是假肢呢?’方汝将听后,在下车的时候,竟然将计就计,继续把腿举着,让大家都以为真的是假肢呢。”
03大将之风 瓯剧团史上首个个人专场
方汝将粉墨登场。作为温州瓯剧“一哥”,方汝将被纳入我市“星辰计划”的培养对象,2012年11月,方汝将个人艺术专场在温州大剧院举行。
两个小时的时长,方汝将咿咿呀呀的唱腔、逼真动人的神情,一颦一笑间,人物的内心情感展露无遗。按“南戏-瓯剧-方汝将”一条主线下来,内容有四折传统代表剧目《断桥》、《桃花岭》、《小宴》和《跪池》,前三折都是他演了十来年的瓯剧经典戏,只有《跪池》是新排的,剧中“喜剧小生”角色演出对他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是我从艺20周年,个人艺术专场对自己是一次回顾总结和展望,也给瓯剧翻开一个新篇章。”
04振兴瓯剧 瓯剧“联姻”高雅昆曲
拜师仪式现场。瓯剧拥有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在传承瓯剧精髓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创新,瓯剧团团长缪小源说,瓯剧演员拜师昆曲大师即是创新之一。2011年5月,温州市瓯剧团副团长、瓯剧当家小生方汝将拜昆剧表演大师汪世瑜为师仪式在温州大剧院小剧场举行。
行当为“巾生”的汪世瑜擅长塑造风流俊美的才子书生,是第三届戏剧“梅花奖”得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文化部表彰为“有显著成就”的艺术家。由他执导的青春版《牡丹亭》一度风靡大陆和台湾。
跨行拜师是民间艺术与高雅艺术的一次碰撞,他们将擦出亮丽的火花。方汝将表示,昆曲是百戏之师,高雅端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昆曲,将会使平民化的瓯剧走向精致,更有境界,人物刻画更加细腻、耐人品味而深入人心。
内修功力外重传播
瓯剧团这几年走出去的脚步一直未停歇,“剧团走出去,其实是瓯剧走出去,瓯文化走出去。”2010年,瓯剧精品折子戏专场走进上海复旦大学,在全国名校的舞台上展示温州地方戏曲之美。去年,瓯剧首次走进深圳,今年,瓯剧团还带着史上最豪华制作的《东瓯王》巡游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广泛传播瓯文化。
结语Epilogue
一个地方的小剧种能在有着“中国戏曲奥斯卡”之誉的舞台上绽放实属不易,“梅花奖”更多的是演员个人的荣誉,而对瓯剧来说,梅花奖是整个戏种的荣誉,是几代瓯剧人的梦想。“这意味着瓯剧有更多的机会在全国舞台上展示,小剧种会有更大的舞台。”方汝将说,“为能圆这个梦,几代瓯剧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全团上下齐心协力才有今天的成绩,这一刻我很荣幸,也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