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杰:让世界看见中国设计的力量
核心提示:“钱椅”所要表达的,便是中国人婉转中庸处事、正直不阿做人的态度……
澳珀公司整个被爬藤植物覆盖,银色的“燕子”到处飞翔,犹如童话世界。
朱小杰的设计作品《瓯江水鸟》。杨冰杰
温州网讯 在去年和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作为策展人带领中国设计师和品牌两度参展,以“坐下来看一看”、“坐下来尝一尝”为主题的展览大放光彩——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温籍著名设计师、澳珀家具掌门人朱小杰的作品——“钱椅”的设计理念。
在他两度担纲策划的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期间,“钱椅”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亮相,赢得了西方设计界的一片喝彩。
而“钱椅”所要表达的,便是中国人婉转中庸处事、正直不阿做人的态度。朱小杰用寥寥几笔将“钱椅”的精神勾勒出来,为的是让世界看一看中国设计崛起的力量。
两度担纲策展人
引领中国设计方向
初见朱小杰,是在一幢外墙被爬山虎围满的办公楼里。这便是他的工作室,也是第一件属于他自己的建筑作品,隐藏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密集的厂房之中。
朱小杰的发型特有“艺术范儿”,让人一看就能记住。他说话语速不快,言语间透露着诚恳与真挚。简单寒暄之后,他与记者聊起了去今两年在米兰设计周期间的台前幕后。
米兰设计周汇集全球顶级的设计理念与顶级的设计成果,是家具设计的“奥林匹克”盛会。“以往米兰的家具展,整个主场不允许中国人进去的,不管你是谁,只要是中国企业,一个都不让进。”这是为什么呢?朱小杰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在世界同行的眼里,中国是一个拷贝大国,中国的设计只会抄袭。“老外说,中国的家具主流不能代表中国。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设计,没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朱小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我国南方某个镇长曾带人去拜访米兰家具协会,不料却以“没有资格”为理由,被对方拒之门外。“老外认为中国家具从业者只会剽窃,没有自尊。”
中国家具设计行业到了该自省的时候了!2012年,以北京国际设计周年度主宾城市为契机,北京和米兰确立了“姊妹设计周”关系,双方约定定期进行交流互访活动,而定于每年4月举办的米兰设计周就是其中之一。
受北京国际设计周与红星美凯龙之邀,作为策展人,去年和今年,朱小杰组织国内设计师和品牌参加了米兰设计周。“我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变老外对中国人的印象,告诉他们中国也有自己的设计。”
究竟什么才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设计?“于是我想到了‘坐下来’。”朱小杰这样解释策展的初衷:从席地而坐、离地而坐到垂足而坐,随着文明史的发展,中国的坐具也在不断演变。而坐下来,就必须有椅子或凳子来支撑,而它们又是家具行业永恒的主题。“这个世界太喧闹了,我们必须坐下来,慢下来,静一静,想一想。”
于是乎,2012年4月17日至22日,米兰设计周首次为来自中国的50多位设计师留出了500平方米的空间,安放了80余把由他们设计的椅子。古典风格的非洲花梨木座椅,用宣纸和作伞工艺糊出的飘椅,以大鼓为原型藤编而成的座椅,拿废弃饮料瓶做成的儿童椅……这一把把形态各异的椅子,给春日的米兰带去了一股中国风。
著名的意大利邮报以《中国离我们有多近》为题目,用两个版面报道了这次展览。“没想到做得这么成功,连老外都感到惊讶,”朱小杰用愉悦和自豪两个词表达内心的激动,“这就是我们中国设计师对生活的感悟。”
时隔一年,在今年4月的米兰设计周上,朱小杰又带去了哪些中国元素?“朱哲琴提议讲讲中国吃的文化,于是我想到了喝茶,龙井、乌龙、大红袍……单看这些名字就已诗意翩翩。不妨坐下来喝杯茶,在饮茶中体验中国当代的茶桌设计。”
去年是“坐下来看一看”,今年是“坐下来尝一尝”,相同又不同。
重燃瓯窑之火
努力发扬传统技艺
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令朱小杰最为得意的作品,当数他的“瓯窑儿女”系列。瓯江水鸟、水滴酒瓶、酒瓶吊灯,这一件件充满创意的展品背后,包含着他“让陶瓷回家”的呐喊!
朱小杰说,与瓯瓷结缘,始于2010年的夏天。当时,他应邀参加了朱哲琴发起的“让世界看见——民族手工艺寻访之旅”后,深有感触,遂将失传已久的瓯窑之火重新点燃。
瓯窑在温州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是温州人的精神遗产,可惜绝烧了几百年。其与龙泉青瓷有说不尽的血缘,龙泉是头温州是尾,共饮一江瓯水。“China”是陶瓷之国,四百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艘轮船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月抵达中国,运去了两百多件精美的中国瓷器。后来,他们在代尔夫特建成皇家瓷厂,开始为皇室仿制精致的青花瓷器。
“好的陶瓷正在远离中国,让陶瓷回家,这是所有陶瓷艺人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朱小杰说。于是,那一年,他前往龙泉、景德镇学习陶艺,而后又在澳珀家具厂区内划出一片区域,创办了“瓯窑儿女”制作工坊与“瓯窑儿女”生活馆,将瓯窑作品的设计、出样、展示融为一体。紧接着,又与“瓯窑儿女”团队飞往荷兰,向当地的陶艺工匠拜师学艺,学习先进的技艺和设计理念。
在朱小杰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瓯窑儿女”生活馆。偌大的展馆整齐地摆放着上百件瓯瓷制品,其中一款名为“瓯江水鸟”的家用调料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水鸟釉水圆润如玉,不仅有佐料瓶的功用,还可以把玩于手掌。朱小杰说,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儿时看惯了水鸟的起起落落,挥不去的记忆里有很多美好的联想”。
另一款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是一个制作成汗珠形状的水滴酒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朱小杰说,可能辛苦与汗水紧紧相连,所以老酒汗总让他回想起这句诗。“老酒汗,应该是做老酒过程中产生的汗水一滴滴集合而成的。”
在朱小杰眼里,这一件件瓯瓷器皿的精神便象征着温州人的精神。“因为空,所以能容能纳;因为空,所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融入环境,又不迷失自我。”
朱小杰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他也时常在思考能否用余生的精力来完成瓯窑复兴这项伟大的工程。“我希望恢复一条古瓯窑,保留传统工艺,让窑火得以传承。”他坚信,这件美丽又艰辛的事一定会成功。
钟爱乌金木
回归手艺人角色
和朱小杰聊天,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他不仅跟你聊设计,聊手艺,还跟你聊人生。因为出书讲课,很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教授,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教授,我是一名工匠。
在朱小杰富有设计感的名片背后,印着他的身份:“石匠、木匠、钳工、会计,最终还是回到了手艺人的角色”。他说,自己从小就在木头堆里长大,后来在木材公司当了会计。对木头的迷恋让他成为了木匠,最终又成为了一名家具设计师。
朱小杰与木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情人”。每每谈起木头,朱小杰无论是语言还是表情,总会柔软万分,仿佛是在描述身边最熟悉的人一般。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与乌金木结缘,从此,乌金木就与他的设计形影相随。
他在自己所著的《乌金木》一书中写道:这一棵树,已有几百岁了,卧在地上。我只想让她继续活着。于是我把她做成了桌子,用端面切法保持她的轮廓,没想到美得让人惊叹!
朱小杰说,自己喜欢北欧的设计,因为从这些作品中能看到自己的祖先,从中获取灵感,他的作品中国椅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而他自己的设计风格,则源于简洁雅致、端庄大方的中国明式家具。“我爱传统,但我擅长用现代手法来表现传统”。
在朱小杰设计的家具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时而用形状,时而用神态,时而用工艺,时而用材料,将传统与现代紧紧相连。他还特别擅长运用自然材料,木头、竹子、皮革、石头、陶土,在他的设计中也随处可见。
朱小杰说,自己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用“明”做事,用“道”做人。在他50多年的设计生涯中,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让他始终处在平和之中,享受生活,享受设计。
在一次论坛上,曾有学生问他,中国设计走向世界,需不需要中西文化的融合?朱小杰的回答是肯定的。“世界设计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你必须符合他的审美观,否则就走不上去。但东西方的审美又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符合了,就会丢了自己。”
朱小杰坦言,中国不缺设计,而是缺少沟通,特别是缺少设计师与市场的沟通,因为在西方,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会迅速被推向市场的。而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好,实际上是在伤害设计行业。“哪天民族的自尊被唤醒,民族的审美被普及,媒体的关注方向被调整,又能保留自己民族的生活方式,中国的设计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记者潘舒畅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