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合伙人》不是拍给成功人士看的。”陈可辛掷地有声。
截至今晨零时,《中国合伙人》国内票房已突破2亿大关,本周末将向3亿迈进,成为整个业界的关注焦点。
该片尽管口碑极佳,但绝非传说中的“零差评”,记者综合网友和观众讨论最多的五大疑问,在昨天向该片导演陈可辛逐一求证。
质疑一:《中国合伙人》是“新东方”宣传片?
阐述:《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三位同窗好友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新梦想”的故事,与现实中“新东方”的发家史高度相似,可以说就是一部新东方的广告宣传片,也算是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传记片。
陈可辛:我要声明,《中国合伙人》不是一部传记片;我们的电影借鉴了新东方创业的故事还有他们授课的模式,但并不是新东方的宣传片,更没收过他们任何赞助。
比如俞敏洪,他对自己在片中的角色并不是很喜欢,认为电影角色跟他本人区别很大,但为了不干扰我的创作,他反复叮嘱身边的人不要告诉我他的态度。
我第一次联系俞敏洪,还是在影片的北大首映之后,我给他发短信说希望他来看片,那是我们之前的第一次直接沟通。所以,我是拍了新东方的精神。
质疑二:大佬的青春和咱有什么关系?
阐述:片尾特意放上很多当今商界大佬的照片,很显然是在向他们的青春致敬。可大佬们的青春,和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陈可辛:《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梦想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想,这和年龄或财富无关。就像片中所说,梦想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重在过程。有梦想并不意味着成功,100个有梦想的人里面,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1个,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那99个曾经有过梦想的人。
所以,《中国合伙人》不是拍给那1个成功人士看的,而是拍给那99个有过梦想的人。
质疑三:成功和青春只是被贩卖的商品?
阐述:毕业、开公司、上市、发财……影片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成功学”价值观,同时对青春进行贩卖——目的是为引发观众共鸣,因而在票房上牟利。
陈可辛:我拍的是“屌丝逆袭”,不拍他们发财怎么逆袭?我特别喜欢片中苏梅那句台词,她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不要丧失尊严。”这也是我的价值观。
至于贩卖青春,因为要卖票收钱,我承认自己是在贩卖,但贩卖首先是因为我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我想把它做到极致。如果做一个电影我自己都不喜欢,那观众也不会喜欢。
质疑四:男演员英语不过关?
阐述:尽管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三位主演的英语在他们本人的基础上大有长进,但总感觉还是讲得不大地道,为什么不找吴彦祖这种英语特别好的演员来演?
陈可辛:吴彦祖在美国长大,英语当然讲得很好。但孟晓骏、成东青和王阳三人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而且都是内地人,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再说中国人讲英语本来就有口音,他们不可能讲得和美国人一样,也不能讲得和美国人一样,否则才会让人觉得特别不真实。所以这种质疑是毫无道理的。
质疑五:台词太文艺,略显做作?
阐述:“当你意识到失败只是弯路,那你就走在了成功的直路上”,片中类似的台词比比皆是,太“心灵鸡汤”了,略显做作。
陈可辛:其实这部电影出彩的恰恰是它的台词,这些台词并不是为了文艺而文艺,而是和人物性格、影片情节紧密相连的。比如成东青,最初他很不自信、内心很容易恐惧,所以他才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
来源:法制晚报
转发到: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新浪微博 温网微博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关键词:合伙人|新东方|宣传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