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专题第三期 vol.003
本期人物/让·平 非洲加蓬
与温州的情缘,是隔着千山万水也隔不断的思念。这份情缘源于父亲,且将通过子孙,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我看到的温州,比父亲向我描述的温州年轻。而父亲居住过的大宅院,比我想象的更加古老。回到父亲的故乡,感觉像是父亲复活一样。我的父亲把我和中国联系了起来,我又为父亲重新找到了根……如果父亲能再多活两年,我一定陪他来温州,我想这会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第一次回去只不过是10年前,温州还是个乡下地方,父亲出生的村子在郊外,只有石子铺的小路,如今既有高速公路又有火车。温州天天都在变,你根本认不出来,简直难以置信。”
“事情都在变,但我们要努力往正面的方向变,这样我们的心才会完满。我把现实生活分为“五度空间”,即个人空间、点对点空间、信息化时代下的全球空间、时间空间和心灵空间,供大家参考。”
“我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如此快速的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实在太棒了!实在太了不起了!”
“尽管我的父亲在19岁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但他深深地把根扎在了中国,扎在了温州。我深深地爱上了温州。”
让·平,1942年出生于加蓬滨海奥果韦省,现已婚,育有8个子女。其父程志平,祖籍温州,其母为加蓬人。早年留学法国,获经济学博士。2007年1月起任加蓬副总理兼外交、合作、法语国家事务和地区一体化部长。2008年1月当选非盟委员会主席,任期4年。他具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历,曾任“石油输出国组织”执行主席、世界银行董事、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等职。
1929年,一位受生活所迫又满怀梦想的青年程志平,离开温州临江驿头,前往法国谋生。
1933年,辗转来到非洲加蓬,扎根异国。
近60年,事业如日中天的他一直无缘重返故土。
1985年,程志平抱憾离世。
此后,程志平与故土的未续之缘,都由他的混血儿子——非洲联盟委员会前主席让·平来续写。
让·平与家乡亲人的第一次相见,不在温州,而在北京。
1987年,让·平以加蓬共和国总统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时任加蓬总统邦戈访问北京。第一次离家这般近,却因公职在身,而无法迈出更远的那一步。
但令让·平意想不到的是,父亲的亲人为了见素未谋面的自己,竟千里迢迢坐火车北上,通过华侨办事处找到了自己下榻的宾馆,找到了自己。
“我在宾馆见了家乡的亲人,总统也在场。大家拍照留念,他们还带来了录像带,给我看家乡以及家乡的人。”谈到第一次相见,让·平仍历历在目。可与温州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已是7年后的事。
1994年,在全村人的簇拥中,皮肤黝黑、高大俊朗的让·平真正踏上了故乡温州的土地,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寻根问祖之旅。
在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他拉着还未见过面的亲人的手,抱起邻家害羞的小姑娘,搀扶着族中长辈的臂膀,走过村子的小土路,走进了祖父的故居。这是父亲程志平从小生长的地方,一窗一瓦、一瓶一案、一床一凳,一缸一灶,再普通不过的家常摆设,在让·平眼里,似乎都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我看到的温州,比父亲向我描述的温州年轻。而父亲居住过的大宅院,比我想象的更加古老。回到父亲的故乡,感觉像是父亲复活一样。我的父亲把我和中国联系了起来,我又为父亲重新找到了根……如果父亲能再多活两年,我一定陪他来温州,我想这会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于第一次回家的记忆,让·平在纪录片《温州人》中曾这样自述。
让·平与温州的情缘,自那以后,变得愈发深厚。
2000年,时任加蓬外长的他带着妻女及加蓬驻华大使一行来温,省亲祭祖,并走访考察了温州几处大型的眼镜城、打火机厂和家具市场,感受家乡轻工业散发出的勃勃生机;2003年,他千里赴会,应邀出席我市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温州人大会,结识了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精英;2009年,他的身影出现在驿头村中加友谊馆的开馆典礼现场,并捎来由4个以埃塞俄比亚传统乐器为原型的全银工艺品作为礼物;2010年,他带着自己的《非洲之光》,一本讲述了他几十年的从政经历,以及非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之路的新著来到温州,在故乡做全球首发。
其间,在让·平多年的积极牵线下,温州与让蒂尔港市(加蓬经济首都)联姻,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让蒂尔港也成为我市第一座非洲友城。
五次回家,家乡的变化,让·平都看在眼里。“我第一次回去只不过是10年前,温州还是个乡下地方,父亲出生的村子在郊外,只有石子铺的小路,如今既有高速公路又有火车。温州天天都在变,你根本认不出来,简直难以置信。”“我一辈子都没有看到过如此快速的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实在太棒了!实在太了不起了!”温州近些年的发展建设,交通的日趋便利,大大缩短了回家的时程,让·平感慨,仿佛离家越来越近了。
对于温州老乡的钦佩之情,让·平也素未掩饰过——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美温州人勤劳、开放、团结、成功。也许在同胞身上,他看到了父亲程志平的影子——纵然条件艰苦,却总能坚韧地勇创一个个商业奇迹,这令他亲切,也让他骄傲。
2013年7月3日,是让·平最近一次回乡。卸下华丽的光环,这一次,他特地带着家人和朋友赶来为祖居开放剪彩。让·平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省亲。
亲人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等候大厅里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是我第四次见到uncle(让·平),虽然每次见面的时间都不长,但感觉很知足。因为我会说英语,前面几次我还陪同当了他的翻译。”林瑞华颇感自豪。
虽然辈分不同,但林瑞华和让·平同龄,属马。这一次,他打算向远方来的亲人介绍中国生肖文化,告诉他,他和马很像,既忠诚又能干。“另外,我和家人还特意为他留了两树杨梅,希望让他尝尝茶山梅,也是家乡的味道。”
让·平又一次地站到父亲祖居的木门前。经近一年的修缮工作,祖居已不是他上一次来参观时的模样:梁架、隔扇雕刻精美,后建房屋已消失不见,满屋子的老照片与实物场景,透露着程氏家族的历史生活轨迹和让·平父子与驿头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让让·平惊喜的是,自己和父亲程志平两人在非洲加蓬翁布埃集会上手牵手的温情一幕,竟被制成蜡像,永远定格在这有着百年历史的民居里。让·平深情地凝望着蜡像,嘴角泛起微笑,“实在是太像了,太棒了!和父亲的一张照片简直一模一样,真是难以置信!”话语里难掩兴奋,他毫不犹豫地站在“父亲”边上,示意家人赶快帮他合张影。
虽然此次温州之行马不停蹄,但其中不少细节仍溢出让·平浓浓的人情味儿。
那是让·平在50米开外就一眼认出与自己阔别3年的亲戚的那份惊喜;那是让·平站在仪式台上,不断在人群中搜索熟悉面孔的那份关切;那是让·平坐在联谊会上,一边和村干部聊着家常,一边紧紧抓着边上上了年纪的叔叔的手,怕老人家受到冷落的那份细心;那是看见一切和自己有关的事物,像个孩子般兴奋地向家人做介绍时的那份自豪,还有那几句一直在用普通话重复着的“谢谢!谢谢!”
让·平是一个特别有原则的人,从他顶着高空烈日,强忍温州“湿热”,却一秒也未脱下他的黑色西装就能看出其对礼仪的注重与坚守。惊人的体力与毅力,让旁人近乎忘了他今年已是七旬高龄。
说到家乡,自然离不开自己的父亲。 “我父亲很了不起,这一点我想大声说出来。”面对媒体联合采访,让·平一直面带微笑地聊着这个既给予他生命也教会他处世之道的男人。
父亲程志平曾这样教诲让·平,作为儿子,一定要比父亲更优秀。但在他看来,自己在做生意上无法超越父亲,所以在上大学时选择了经济学,工作后选择了从政,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现在,他同样以此要求儿子,儿子们认为在政治方面无法超越父亲,于是都走回爷爷的经商之路,而且走得非常成功。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轮回。
“尽管我的父亲在19岁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回来,但他深深地把根扎在了中国,扎在了温州。我深深地爱上了温州。”让·平的温州情结,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辞,有的只是平淡与真切。
让·平与温州的情缘,是隔着千山万水也隔不断的思念。这份情缘源于父亲,且将通过子孙,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百城联动,共筑中国梦,如果你是一名身在异地的温州人,或者你身边有关于温州的故事——不管是文化界、体育、艺术,还是商界,请向我们推荐。本次活动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温州市委统战部、中共温州市委外宣办、温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