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非法吸存13亿元 原海鹤药业法人叶可为昨受审
温州网讯 “如果当初他留在国外做外贸,或许今天就不会倒霉了。”旁听席上,一名叶可为的亲戚叹道。
“如果不是为了海鹤的司法重整,我可能会逃走。”叶可为的语气中略带委屈。
如果有“如果”,昨天上午,原海鹤药业法定代表人叶可为就不会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站在被告席上。今年53岁的他,头发稀疏,面容憔悴,被法警带进法庭时,不慎打了个踉跄。
审判长循例进行身份信息核对。严重耳鸣的叶可为或揉搓耳朵,或伸长脖子,庭审不过20分钟,他就表示实在无法听清公诉人的提问,审判长只得宣布暂时休庭,让其家属外出购置助听器。据知情人士透露,被刑拘后,叶可为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安稳,心理负担很重,或许因此导致听力出现严重障碍。约40分钟后,戴上助听器的叶可为才勉强继续参与庭审。
起诉书称,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间,叶可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以收购海鹤药业、兴瓯医药与重庆钰洲酒店、写字楼及资金周转等为由,并承诺给予月息一分半至六分不等,先后向80余人非法吸收资金共计13亿余元。其中廖某、黄某等38人已报案,涉及非法吸收资金共计9亿余元。叶可为先后将非法吸收的资金用于收购上述公司与酒店、写字楼及支付利息等,造成上述人员的资金无法偿还。
叶可为对起诉书中提及的38人身份进行归类,称主要为他的华侨朋友、担保业同行和亲戚。“我以前没有涉足过制造业,更不懂销售,一年365天有360天和他们在一起,请教如何经营企业。我不认为自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是向特定人员借钱。”
因案情复杂且叶可为听力严重障碍,法院宣布择期再次开庭。
债,是这样欠下的
对于备受外界关注的13亿余元究竟用在了哪里,叶可为在庭上一一详述。
利息最高达6分
涉嫌非法吸存的13亿余元里,约有5亿元用于偿还债权人利息。
叶可为说,借款主要通过银行转账进行,并无现金交易,一般打入海鹤药业出纳、会计、财务三人的账户。至于为何有时会使用其他个人账户,他解释:“按照民间交易习惯,对于借款人来说,迟一天打款就损失一天的利息。这样做只是为了赶时间和方便,不是为了逃避等目的。”
为何利息从一分半至六分不等,叶可为表示,是随着市场变化而调整的。
经营实业事与愿违
在叶可为看来,花1.6亿收购重庆钰洲酒店、写字楼,是试图占据医药原材料市场的一个跳板。“一来酒店确实便宜,二来可以把酒店抵押给银行贷款,三来是将酒店融资的钱作为进入神农的平台,建设属于海鹤药业的医药原材料供应基地。”以“左金丸”为例,主要成分是黄连,而黄连原材料的价格在几年之间暴涨,几乎都是亏本生产。“我想在神农建立黄连种植基地,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然而,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我痛就痛在这里,一心一意想把实业做大做强,可最终事与愿违。”海鹤药业一度停产,只能申请破产。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4月,海鹤药业及关联企业司法重整成功。
替戴育仁背了上亿债务
叶可为从原温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张福林、海鹤药业前任董事长戴育仁手中接过海鹤药业的接力棒时,帮戴育仁背了上亿元的债务。而替别人偿还贷款及和连带责任,叶可为的债务共计4亿余元。
叶可为说,这些债务是戴育仁个人使用还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他不得而知。温州民间的习惯是借钱的人只认人,所以即使钱借过来用于药业生产所用,但也是以法定代表人个人名义借款,所以戴育仁之前向民间融资时,他都在后面署名承担连带责任,并没有加盖海鹤药业公章。
戴育仁案正在市检察院进一步查办中;张福林于今年3月27日落网,案件尚在公安侦查阶段。
初入药业不识危机
2009年底,时任温州民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福林极力推荐叶可为投资医药行业,入股海鹤药业和兴瓯医药共同经营。
叶可为称,张福林曾保证,财务状况非常清楚,让他不必担心。因为初入药业,加上当时温州地区民间资金充裕,叶可为称自己丝毫没有意识到对财务状况进行核实的重要性,先后出资收购海鹤药业80%股权,并占有兴瓯医药80%股份,用去3亿余元。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