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诚信老爹”的力量

来源:辽宁日报作者: 2014-01-20 15:59:10
核心提示:可以说,这些诚信人物是社会的诚信“增量”,激活了人们心中的诚信“存量”。
查看评论

  □傅淞巍

  近来,网络上热传现年82岁的温州市渔民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故事。 2006年,一场超强台风夺去了吴乃宜老人3个儿子的生命,3个儿子还留下了80多万元债务。但老人表示,“做人要讲信用!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 ”如今老人已还债60多万元,并要再吃苦十年八年,把所有的债还清。

  网友们为老人身背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仍坚守承诺而感动,为解老人之困提出了诸多建议,提议身边的人给予老人帮助,呼吁慈善家们进行救助,鼓励债权人放弃追债等等。

  种种建议,流淌着网友们善意的愿望,期待吴乃宜老人能够安享晚年,期待老人“好人有好报”,这种期望又不仅体现出对这位老人身心的呵护,更是对这位老人所代表的诚信精神的肯定和张扬。

  有人说,诚信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大型超市的“价签戏法”,“楼脆脆”的败絮其中,瘦肉精的暗度陈仓,近年来一起起“公害”的始作俑者之所以曾一时得手,都可归因于以虚假承诺套取信任。于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的信心发生亏空,面对是否坚守诚信的选择时,有人发出了“值不值得”的疑问。

  然而,在民众内心中,又始终蕴藏着“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的信条,这一信条平时可能蛰伏,可能转化为对见利忘义现象的失望,对失信毁誉行为的口诛笔伐,却并未淡忘和丢弃。民众心中的诚信力量,期待着有关部门有所作为予以保护,期待着征信体系的激励,也期待着身边诚信人物的感召。

  从替夫还债的武秀君,到接力还钱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再到替子还债的吴乃宜,每有诚信人物出现,都激发了公众的诚信热情。可以说,这些诚信人物是社会的诚信“增量”,激活了人们心中的诚信“存量”。

  就个体来说,“诚信老爹”吴乃宜的力量很微弱,他驼背而多病,目前靠织渔网筹钱还债,他和老伴要连续织4小时才织5000个网眼,而织1万眼才能换来1元钱。但作为诚信人物,他的力量很强大,促使很多人消除了该不该诚信的疑虑,代之以坚守诚信的勇气,以及对诚信失范者的傲然蔑视。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林振将|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