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日报:“诚信老爹”不能只有吆喝
核心提示:在诚信尚作为社会稀有元素的今天,“诚信老爹”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个“诚信样本”。
贺成
本报23日1版报道了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感人故事。2006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债务。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
这是个倡导诚信的社会,同时又是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常常模糊着诚信的价值理念,让诚信体制至今也没完善起来。在诚信尚作为社会稀有元素的今天,“诚信老爹”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个“诚信样本”。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位生活在偏僻渔村的平凡普通的农村老汉,才如此顺利进入媒体视线,让公众所认识。
这样的“诚信样本”,对社会倡导诚信理念、建设诚信体系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的“诚信老爹”年纪这么大了,如果还活得如此艰辛,甚至在临死前也无法将儿子的债务还清,世人又会怎样看待守诚信的结果?
虽然说,向善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品质、一种衡量人的文明素质标准,但偶尔还是有人感慨“好人难当”。鉴于这些,如果我们“诚信老爹”只有吆喝,而得不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让好人落不到好报,只怕当初的吆喝也会销声匿迹。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