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谢岩斌当年写下的欠条。来源央视截图
温州网讯 昨晚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用将近两分半钟的时间,讲述了温州商人谢岩斌“千里寻人,只为还债”,从温州赴广东汕头寻找债主的故事。此前,汕头的媒体曾竞相报道此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昨晚8时许,记者联系上了正在瓯海梧田家中的谢岩斌。他说,是诚信让他在生意失败后东山再起。
谢岩斌:每年给债主打电话
谢岩斌是永嘉县鹤盛镇大山底村人,1971年出生。1991年,谢岩斌去北京做服装生意,从汕头低价购入羊毛衫,再通过由他人外贸代销,从中赚取差价。
1997年,谢岩斌向汕头的生意伙伴——林先生和辛先生两人,购入了总计价值约32万元的羊毛衫。不料生意失败,谢岩斌不得不将积压的存货低价甩卖,仍没能补上货款。之后的几年,谢岩斌陆续地还了一些钱。到2002年,还剩下18万余元的尾款没有还清,谢岩斌却与两名债主失去了联系。
“后来,我每年给他们打电话,有个电话还打得通,就是没人接,可能是换号码了。”谢岩斌说,他曾有过去一趟汕头找债主的想法,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他还曾求助过梧田派出所,也没能找到债主。
债主:早就将欠条扔了
近几年,谢岩斌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这笔债却始终如鲠在喉。今年春节,原本打算和家人去海南度假的谢岩斌取消了计划。2月4日,也就是正月初五,谢岩斌独自一人从温州出发,经厦门,途经800多公里,在2月5日赶到了汕头。由于过去曾在两名债主家里做过客,谢岩斌试图凭记忆寻找两人当年的住所。但十多年来,债主们所在的汕头澄海区的容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奈之下,谢岩斌找到了汕头市公安局澄海分局澄华派出所。
没有家庭地址,也没有联系方式,只有保存了17年的欠条。最终,民警通过信息网络,联系上两名债主,让谢岩斌终于还掉了这笔钱。而此时,两人甚至都已经忘记了谢岩斌这个人,更别提欠债的事。
“当时觉得,他如果还钱的话,我就收;如果没有还的话,就当没有了。”债主之一的辛先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当时他确实留了欠条,但时间过了很久,后来他就把欠条给扔了,以为谢岩斌再也不可能还上这笔钱了。
生意伙伴:他最让人放心
昨天的节目一播出,让谢岩斌一下子成了不大不小的名人,他的手机被身处全国各地的朋友打爆了。其实,关于谢岩斌“千里寻人还债”的故事,昨天上午9时的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就已经有报道。“当时第一个发来短信的就是老柯。”谢岩斌说。
谢岩斌所说的老柯,正是他现在在北京的生意伙伴之一——柯美林。今年50岁的柯美林来自江西,与谢岩斌于2001年认识。“十几年的老朋友,但是他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件事情。”柯美林说,当他看到央视的报道时,非常惊讶,第一时间就发去了短信,并在短信中赞扬谢岩斌的行动“了不起”。
“我认识的朋友不多,他就是其中最让人放心的一个。”在北京,谢岩斌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工作:拿地、盖房,再转租或出售。而柯美林则是包工头,从他那里揽活做。每次有手下的工人担心工钱,询问谢岩斌为人时,老柯总是这样回答。
正因为讲诚信,谢岩斌的生意越做越大。
女儿:爸爸从不轻易许诺
谢岩斌的女儿谢京丽,今年20岁,是温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谢京丽出生在北京,小学时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然而在谢岩斌眼中,家乡才是自己的根,所以他在瓯海买了房,将女儿送回温州读初中。
“回到家,爸爸喜欢开家庭会议,跟我说大道理,比如做人要老实本分,要孝敬父母……”起初,谢京丽对这样的“碎碎念”有点反感,但久而久之,她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小学一年级时,谢京丽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自小辍学的谢岩斌深知学习的重要,他就鼓励女儿,如果期末考试得满分,就奖励一辆儿童自行车。结果,谢京丽考了满分,谢岩斌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从那以后,女儿不仅明白了讲信用的道理,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他一般不轻易许诺我们什么,但只要说了就一定做到。”谢京丽说,爸爸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
央视:存在心里的约定更不能背弃
两年前,谢岩斌在河北廊坊看中一个项目,回温向亲朋好友融资,打算大干一场。后来,谢岩斌发现,这个项目存在不小风险。当时,虽然资金紧张,谢岩斌还是决定先把融资来的亲朋好友的钱全部还清。用他的话说,要把风险留给自己,如果等到出事之后才还钱,可能连诚信也一起失掉了。
“心里要永远无愧,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别的事。因为做人,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什么事也不怕。”在如愿以偿还了欠债,了却17年来的心愿后,谢岩斌这样说,“其实,还钱不仅是出于商人的诚信,也是出于对生意伙伴的感激。”谢岩斌始终认为,正是当年林先生和辛先生的帮助,才让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新闻联播》在节目的编后语中这样说:写在纸上的欠条要兑现,存在心里的约定更不能背弃。人无信不立。中国人自古传承的诚信准则和商品经济的契约精神殊途同归,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规则一脉相承。孩子们从小学会言必信、行必果,企业把童叟无欺看成基本的商业伦理,政府把取信于民当做执政能力必修课,诚信就能发挥价值观的塑造能力,在大家的不懈实践中,净化和美化我们的社会。
千里寻债主,更是寻找一颗道德良心
汕头两位商人可能没有想到,17年前一位温州商人欠他们的18万元钱,竟然送上门来还了。他们中的一位坦陈收回欠款的信心不足,连欠款的凭证也扔了。
温州商人谢岩斌可能更没想到,欠钱还债这么天经地义的事,竟然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他只是觉得,那时候在汕头做生意,当地人对他都很好,欠下两位朋友的钱,“心里很愧疚”。
所有的想不到,都是缘于缺失。社会缺失的是诚信,汕头这两位商人缺失的是对于这个社会诚信的信心。所以,一位普通的还债人,一件平常的还钱事,今天成为令人心头为之一热的感动事,说来确实百般滋味。
一个社会,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内,人与人谈起借钱,能够自觉不自觉地捂紧口袋、拉下六亲不认的脸孔,关系已经不是一般的畸形,人心已经不是一般的扭曲。温商谢岩斌,做了一个公民应该遵循的法治和道德的事,人们之所以能够心头一热,正是经历了太多的心寒。
谢岩斌这千里寻债主,寻找的是自己心中的一杆法治天秤,一颗道德良心。10多年来,这种愧疚的心情还在,说明心底里藏着的那个天使还在。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天使在他的心中,随着生意的收获,一天天长大了,最后天使长出了美丽的翅膀,长得自己的良心过不去了,将17年前欠下的这笔钱债和心债,一并找上门去给还了。
握手还钱之后的谢岩斌说,“心里永远无愧了。不管有什么困难,做人做到问心无愧,什么事也不怕。”这个怕,就是人对世界的某种敬畏感。虽然17年18万元欠款早已时过境迁,更是无人提起,但谢岩斌的心,怎么都横不下来。他或许怕终有一天债主找上门来,怕东山已起的自己万一哪天被当年的债主很没面子地弄到法庭之上,怕心底里的那个愧疚伴随一生,让自己藏着的那个“小我”永远抬不起头来。谢岩斌解脱的不只是欠别人的债务,更是自己纠结的内心世界。普通、平常,但向上、向善。
“心里永远无愧了。”谢岩斌说的,与不久前刚刚去世的温州诚信老爹吴乃宜天天做的,是同一个道理。不同的是,一个是终于有钱了的商人,一个是天天没钱的老人。但他们,都是温州人,从精神层面来审视,他们都无愧于温州二字,诚信二字。
给他们点赞,便是对天经地义般简单道理、但我们身边有太多人做不到的普通小事的认同与向往,便是给自己的心灵一次照亮和温暖。
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