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多次 “毒水龙头”为何仍泛滥?
温州水龙头制造业的乱象,再遭曝光。很多劣质水龙头,放出的不是水,而是毒。这也提示着当地,有必要通过严格标准、到位监管,促进市场的升级换代,对那些低劣中小企业,就算淘汰了也没什么可惜。
日前,央视曝光了温州水龙头生产行业的乱象:经检测,温州家庭作坊生产的水龙头,锌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0倍,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81倍。经过粗糙的加工,便进入了千家万户。其毒性重,许多厂里的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都得了病”。目前,温州质监局开始进行专项整治。
铅含量超标81倍,这让人惊愕,用专家的话讲:“如果家里装了这种水龙头,前一天晚上没用,第二天再用会严重危害健康”。就此而言,这哪是放水的龙头,分明是放毒的开关。几乎每个家庭每天都在用的产品,竟成“安全黑洞”,它让本就堪忧的自来水质量裹上更多风险,这又让公众情何以堪?
但实质上,这不是什么新问题,尤其是水龙头的铅超标隐患,已是数度曝光,舆论有过多次讨论。网络检索可发现,在各地质检部门对水龙头的抽检中,合格率普遍不高。去年第二季度,温州工商局抽检20批次的水龙头,结果全部不合格。可为什么有了前车之鉴,温州“毒水龙头”还是这么泛滥?
据了解,涉事商家增加锌、铅等金属的比例,是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合格水龙头的订单,反倒不考虑,是为了打“价格战”。这足见竞争的低水平和失序。值得拷问的是,为什么这些劣质商品能流入市场?
说到底,还是监管没能下沉的问题。水龙头“含毒”,早就被曝光,可它迄今仍存在。虽然当地已启动专项整治,可这是否有些后知后觉?值得追问的,还有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的缺失。据央视报道,水龙头行业标准却“软”得很。铅含量和铅析出量只有推荐性标准,而没有强制执行力。此外,水龙头不属于强制性检查的合格类产品,很多企业生产出产品,自己印个合格证贴上就直接上市,乱象可见一斑。没有靠谱的“他律”,仅靠企业“自律”,效果能好吗?
去年水龙头“毒铅门”风波之后,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水龙头的新国标出台,或会淘汰市场上30%的落后中小企业。让那些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关门,听起来也许有些残忍,但健康的市场就该优胜劣汰。尤其当这种低水平的竞争,是以牺牲消费者健康和“劣币驱逐良币”为代价,更应该通过严格的标准,到位的监督,促进市场的升级换代。
温州龙湾区被称为“中国五金洁具之乡”,如果长期成为“毒龙头之乡”,无疑是当地的耻辱。据了解,行业新国标将于9月出台,但愿当地以此为契机,加强行业整顿。要知道,靠伪劣山寨产品打天下的时代正在过去,而以质量托底的“腾笼换鸟”将不可避免。尽到监管责任,保证良性竞争,则是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应履之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
-
即将启动!温州适龄男性都要登记
社会12-11
-
保护廊桥,泰顺做对了什么?
社会12-11
-
八大举措赋能项目落地开花!全球精英双创大赛项目成长计划发布
社会12-11
-
来温州,看封神!
社会12-11
-
乐清柳市七小的孩子们这学上得甜滋滋
社会12-11
-
86岁老人写信求助寻人 希望重拾师生缘分
社会12-11
-
致敬“温州模式”奋斗者,《春风梦》举行首映仪式
社会12-11
-
新生代“侨”创客带20个项目在温比拼
社会12-11
-
富含维生素A的稻米来了 瑞安首次试种特种紫米迎来丰收
社会12-11
-
“我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作家王永胜谈《口吃简史》
社会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