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名师谈浙江高考作文题 考生应会“有话可说”

来源:温州网作者: 2014-06-07 15:19:21
核心提示:
查看评论

  【2014浙江高考作文题】大致如下:门与路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即可以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又可以带领你走向未来,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他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已经新鲜出炉了,题目一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看着从考场大门出来的考生们,有的满脸愁容,有的轻松坦然,那么,这样的命题作文到底好不好写呢?今天,温州网教育频道特地邀请了温州中学高级教师为大家解读这次高考作文,分别是苍南中学陈闻老师和瑞安中学曾郁梅老师,解读如下:

  【苍南中学陈闻老师】

  一个好的作文题,我认为应该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有话可说;二,可说真话。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前部分“门和路,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取譬于生活,寓意深远。“门”不是新颖的题目,但和“路”组合在一起,便有了新的意义,具体指向是开放的:你面临什么样的门?你走的是什么样的路?你的未来在哪里?我想考生应该是“有话可说”,也是“可说真话”的。

  值得讨论的是命题后半部分:“大学的门,一头连接已知,一头连接未知。学习,探索,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这段话把题材缩小到“大学”这个范畴里,其优点不言而喻,考生正当站在大学的门槛前,对于未来的大学,他们是“有话可说”的;而且考生缩构的司马迁、屈原等材料很难派上用场,有力打击了“套作”之积弊。但缺点显而易见,就是立意必定会单一:要学习,要探索,脚印要深。但凡几十万考生的观点走向单一,“可说真话”也就成了“真心可说假话空话”。

  大学之门在哪里?未来的大学之路怎么走?把这个作文题的人称换一下,“门可以挡住他们的脚步,也可以让他们走向未来”。那么这个命题就应该让我们的大学校长教授们写一写了。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我们当下的诸多大学,高楼林立,大门巍耸,但是否能真正连接着“已知”和“未知”?是否能成为“他们”真正得以探索真理、追寻理想的殿堂?

  【瑞安中学曾郁梅老师】

  关于2014年浙江卷作文题的几点看法

  1.从命题方向来看,这道作文题充分体现了文章合于时而作的指导思想。当前很多高中生都把考上大学视作读书的终点,一旦考上大学,即不思进取,昏昏度日,这其实是教育的异化和悲哀。这道作文题能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对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进行反思,拓展境界,很有现实意义。

  2.从命题思路来看,这道作文题开放度较大,让真正有思想有才华的学生可以找到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考生既可以材料中关于大学的阐述内容作为议论的生发点或者主体,更可以拿大学作为一个例子,来阐述门与路之间的哲理关系门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当然,能从正确地理解门和路之间的辩证关系角度立意,联系自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思考,显然比单纯地议论大学是起点还是终点来得更深刻高远。

  3.从命题思想来看,这道题很能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材料中出现的大学这些信息,都是考生们熟悉的事物,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名师简介】:

  陈闻,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主要荣誉: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苍南县教坛新秀、苍南县首届“巾帼教学能手”、县说课比赛一等奖、苍南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高中生学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发表于《浙江教育科学》等。

  曾郁梅,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从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经进修获得浙江师范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获得浙师大教育硕士学位。从教至今,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转自:温州网

N编辑: 诸葛之伊|责任编辑: 黄作敏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