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金融创新鼓与呼
核心提示:仔细探寻这些金融创新的背后,无处不体现着温州人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温州人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温州人创新的思想火花。
顾威
浙江思考投资,全国首批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的阳光私募之一,实现了温州资产管理行业的新突破;“爱创投”,浙江最早的众筹平台之一,将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引入到温州,在其众筹发起的第一个主题餐厅项目中,还将融合温州本土的“3D打印”技术企业的最新成果;行早金融,尽管还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公司,却尝试为独立理财机构提供培训、后台、产品等外包业务,创新式地切入金融细分行业的新领域,让人耳目一新……
以上举出的几个例子,仅仅是温州金融创新中的冰山一角,笔者在对温州金融行业的调研中发现,诸如此类的创新还有很多,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古老而又年轻的瓯越大地处处涌动着金融创新的热潮。仔细探寻这些金融创新的背后,无处不体现着温州人创新的强烈冲动,蕴含着温州人创新的无畏勇气,闪烁着温州人创新的思想火花。
作为工作在温州金融改革第一线的政府公务人员,笔者有一种切身的体会,那就是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改革从来都和创新联系在一起。温州金融改革,本来就姓“民”,不但要充分发挥“民资”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民智”的作用。要充分重视来自民间的创新,更好地将这些自上而下的改革创新融合到系统性的改革中去,更好地避免“群众已经过河,监管还在摸石头”的尴尬,更好地从群众的创新中找到灵感的火花。
这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金融创新,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呵护鼓励,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充分肯定创新的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帮助这些创新者们更好地规避创新路上的各种风险,让他们在创新路上走得更稳更好。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向社会公众更多地普及这些金融创新的知识,帮助社会更好地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些创新,更加理性地对待金融创新。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各类金融创新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是一披上创新的外衣,各种金融行为就会天然地变为合法合规。在对待金融创新时,仍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对其进行监管,保证其依法合规地开展创新业务,坚决杜绝其业务触碰法律红线。在现行法律规范未及时涵盖之处,还应该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各方参与主体及其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密切关注。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在开展创新业务过程中也应当做到“回归本源,严控风险”。无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到哪个阶段,其根本依然是进行资金的融通,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可以这么断言,凡是未能有效对接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必然是行之不远的。无论金融业务创新发展到哪个阶段,金融始终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各类创新主体,务必要始终将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道德风险,严格防控系统性风险,慎重处理经营风险,对创新负责,对投资者负责。
尽管文中提及的金融创新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但是笔者始终认为,温州金融创新的高潮快要到来,它绝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作者为市金融办副主任、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温州市金融办市场处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