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民歌《对鸟》中的鸟
核心提示:
翠鸟
雉鸡
红嘴蓝鹊
“吤呣飞过青又青哎?吤呣飞过打铜铃哦?吤呣飞过红夹绿哎?吤呣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哦?青翠飞过青又青哎,白鸽飞过打铜铃哦,雉鸡飞过红夹绿哎,长尾巴丁飞过抹把胭脂搽嘴唇哦。”
这首《对鸟》民歌,在乐清应是妇孺皆知,几乎人人能唱的。从歌词中也可以看出,乐清不仅鸟类较多,而且还不乏美丽的鸟儿。民歌中共提到四种鸟,但很多人还没有完全认识它们,或者认识了也不知道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歌词中的“青翠”即翠鸟,在鸟类中属佛法僧目翠鸟科,喜欢独栖,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属于留鸟。翠鸟从额至颈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翠鸟食物以小鱼为主,有鱼虎、鱼狗之称,兼吃甲壳、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活动于有灌木丛林清澈而缓流的河溪、湖泊及水渠等水域。翠鸟扎入水中后,眼睛能迅速调整水中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翠鸟的捕鱼本领几乎是百发百中,毫无虚发。
《对鸟》歌中的第二种鸟是白鸽,“白鸽飞过打铜铃”,并不是说鸽子的鸣声像铜铃摇响,鸽子的鸣声也像斑鸠的叫声,“咕咕咕”,但比斑鸠鸣声短促,而是说以前信鸽的脚上都拴系着一枚小小的铜管,这种铜管形状比子弹壳还小些,用以藏匿信件。鸽子在飞翔时铜管就会向下悬挂,看上去像一只小铜铃,故民间便有“打铜铃”之说。
《对鸟》歌中的第三种鸟是雉鸡,别名野鸡、山鸡、环颈雉,属鸡形目雉科,为留鸟,常见于山中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和农耕旱地,我国各地多有分布。雉鸡雌雄在体形和羽色多不相同,雄鸟体大,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圈裸皮鲜红色,有的有白色颈圈,全身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红绿相间,非常美丽,惹人喜爱。雌鸟除个体较小外,冠顶羽毛颜色也较暗淡,常跟着鸟群在林间觅食。
雉鸡不善于飞翔,但在林地上行走快捷,受到惊吓时会迅速起飞,飞速快,声音大。雄鸟的叫声为爆发性的噼啪两声,紧接着便用力鼓动翅膀。雌鸟会经常发出“咯咯咯”的叫声,猎鸟者就是利用这种特性追踪雉鸡,故民间有“雉鸡嘴多给弹打”的俗语。有不少乐清人将雉鸡误认为锦鸡,这两种鸟虽然同科,但差别很大,锦鸡不仅形体上要比雉鸡漂亮得多,而且还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锦鸡分为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两种,前者又称铜鸡,后者也叫金鸡。
《对鸟》歌中的最后一种鸟叫长尾巴丁,即红嘴蓝鹊,另有俗名叫长尾山鸡或长尾山鹊,是鹊形目鸦科的一种留鸟,为喜鹊的堂兄弟。红嘴蓝鹊身体总长与雉鸡差不多,但特征是尾巴十分长,占总长度百分之六十以上,从天空飞过时,尾巴呈八字形,如舰船驶过后的水波荡漾,煞是好看。
红嘴蓝鹊也是一种美丽的鸟儿,它头黑而顶冠白色,上身灰蓝色,背部灰紫色,腹部及臀部白色,尾巴楔形,外侧羽毛黑色而尖端白色,脚红色。最醒目的是它的嘴猩红色,就像女人搽了红唇膏似的,因而民歌中有“抹把胭脂搽嘴唇”的说法。
红嘴蓝鹊栖息于林缘、灌丛,多在地面取食。喜食植物果实、昆虫、小型爬行动物等,平时还喜欢收藏食物。习惯在高大树林上营巢,通常离地面7米以上,巢的结构较为简单。活动时,多数时间以小群体出现,发出粗哑刺耳的联络叫声。在鸣叫时,声音响亮,还会发出多种不同的叫声和哨声,也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飞翔时,三五成群结队作滑翔式飞行,看起来十分优美动人,在遇到猛禽时,会主动围攻,以气势吓跑如鹰、鸢、隼这样的大鸟。
乐清市是红嘴蓝鹊的重要分布区,雁荡山、灵山、白龙山都有它的倩影出现,名山与丽鸟相照映,更增添山水的奇秀和绚美。
本文转自:温州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