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在温州,你不得不知道的8位个性记者
核心提示:让这些天天躲在镜头后面记录别人故事的人,也亮个相。
编者按:你也许对他们的名字很熟悉,却从来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你也许想给他们点个赞,却苦于没有表达的途径……
11月8日是第15个中国记者节。今天,在记者节前夕,我们想给我们的“无冕之王”颁个奖,露次脸。温州网新闻部小编特地搜罗温州8名“传奇”记者,让这些天天躲在镜头后面记录别人故事的人,也亮个相。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他们不是你心目中的No.1,但确是千千万万奋斗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群体的缩影。
他像个大侠,武侠小说里穿着长衫,背着剑,走在风中的那种侠客。风趣幽默,但也特立独行。他的“内功”很深,文笔很好,行文也犹如舞剑的侠客,大开大合。
但现实生活中,他没有三头六臂,恰恰相反,他是一个留着大胡子,清瘦得有些脆弱的中年男人——三天两头重感冒、挂盐水,因用脑过度常常失眠、神色萎顿。平日里有烟瘾,爱举杯小酌,家里还养了一只叫“豆豆”的泰迪。
他说,做新闻需要一点激情,更需要一点专注,尤其需要良知的守望。所以多年来,他不断奔走在海岛山区、田间地头,从地方新闻部到县市区部、城乡部,大多数时间是围绕着“三农”转,为农民发声。
他对人生有一种很深的理解,对故乡和土地有一份深厚无比的情感。他时常在思考,在奔走,在呐喊,感三农之多艰,身上永远都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味道。
另外,在日报所有部主任中,他大概是改稿最多、亲自写稿最多的人之一。遇到记者的稿件通不过,他常常自己亲自上阵,有的甚至可以算是全文重写。
其它部主任注重部室文化建设,常常组织成员聚个餐、看场电影啥的,而他只会说:“哪天有空?我带你下乡看风景,顺便采个访。”
涛哥是河北邢台人,在温州大学完成学业后扎根温州,也是温州都市报第一名全日制硕士生。从文史类专业一下子进入新闻行业,他在入行头几年,没少吃苦。
外地人在温打拼不容易,没有人脉,找个住处也一波三折。打拼了这么多年,涛哥始终还是没能掌握温州话。
他把第一次暗访,献给了“问题芋头”。当时几名报社同仁想去黑店卧底打工,但老板娘疑心重,不招本地人,于是操着一口外地腔,看起来“呆萌”的涛哥闪亮登场,成功应聘,在冬春之交,坐在板凳上洗了整整一天半的芋头,总算掌握到了证据。
传因为记者这饭碗,让涛哥短短几年发家致富,娶了老婆,还买车买房。涛哥有点儿慌了,他也想借这个机会辟下谣:老家房子很便宜,车子只是首付,老婆也是老家相亲认识的。
还有人爆料,涛哥喜欢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幸福。他自曝是个“妻管严”,这么做,是为了讨内人欢心。
为解相思之苦,今年,涛哥狠下心把老婆和2岁多的儿子从老家接了过来。他接下来的奋斗目标,是赶在儿子上学前,在温州买套属于自己的房。
他叫王建平,温州网摄影记者,网名“贤明居士”,一名来自江西的新温州人。年轻的小编们都喜欢管他叫小王叔叔。
除了家庭、工作,摄影几乎就是小王叔叔人生的全部。有一个家要养,又有一份高负荷工作,但他总要挤出那么点时间,去眺望远方。
第一次,2012年5月,他利用宝贵的休假时间,骑着摩托车远行西藏,行程一万四千八百余里,沿途摄下纳木错、雅鲁藏布、布达拉宫的美景,途中还被野狗追过,被藏人吓过,被大雨泡过,在雪地摔过。
第二次, 2013年9月,他只身从温州出发一路北上,途径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内蒙,成功征服大草原乌兰布统。但在骑行回来的路上,他突发肾结石,一路咬牙坚持,几次差点疼晕倒在路边……顺利到达家门口的时候,他泪流满面。
旅途中的每天,他都坚持在博客上写下关于梦想、关于远行的故事和心情,分享一路的美景。这种精神很可贵,贵在一把年纪仍追梦不止,贵在身处庸碌却能保持激情。
最后,福利来了。说他像刘德华,无图无真相。
--------- 传说中华丽的分割线 ---------
那时,拍的还都是黑白照片,而且只能靠自己冲洗。于是,县委大楼里一个不足3平米,充斥着刺鼻药水味儿的简陋暗房,成了陈永琢的第二个家。他得忍受着闷热和蚊虫叮咬,加班将白天拍的片洗出来。
每天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直至1997年8月,他被确诊患上肝癌。
那段期间,他做过4次手术,大部分肝脏切除,脾全部切除,有一次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以致肝昏迷。但即使是躺在床上,他也没忘记过新闻事业。
2001年5月,他在上海医院做完脾脏全部切除手术后回家休养,可刚过十多天就忍不住又去上班了,拿起久违的相机开始东奔西跑找新闻。
病情基本稳定后,他又闲不住了。2005年台风“海棠”袭来,他不顾生命安危,主动请缨奔赴抗台第一线,淌水2个多小时,拍下武警官兵在洪水中把腾蛟镇一名孕妇紧急转移到县第二医院做剖宫手术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这篇以《洪水中诞生的小生命》为题的摄影报道,后来在《浙江日报》要闻版头条大画幅刊出,还收获了有份量的新闻摄影比赛金奖。
有人说,永琢这人一拿起相机精神就来了,根本看不出是一个病人。就是凭着这股“精神头儿”,他战胜了病魔。
温州晚报有个“十大未解之谜”,其中一条就是:聪哥的头发是掉光的,还是他自己剃的。坊间传言,他刚进报社的时候,头发很旺盛,还很苗条……(不要欺负小编读书少)
有线人爆猛料,聪哥上个月打算去韩国种头发,但去了后,对方漫天要价,三千根头发开价一万,聪哥心疼钱,就打道回府了……
聪哥是个演技派,暗访有经验,外有形象加分,死活不会穿帮。还记得今年5月,温州晚报一男记者化身“板凳军”走上街头,与大爷大妈抢地盘收停车费,一个半小时就“入账”125元吗?没错,就是他!
别看聪哥看起来“吊儿郎当”,随便出手,就可以搞定一个严肃的重大题材报道。面对G15沈海(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三都岭因为“可笑”的“用电限制”而导致事故频发,他连续发力追问,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监督报道,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的批示。终于,三都岭的灯,亮了。
聪哥还特别讲义气,乐于助人,当同事工作上遇到瓶颈,生活上遇到困难,他都会化身一名“知心哥哥”开导你,帮助你……
如今,跑在前线的聪哥转战到幕后,每天在凌晨时分,用生命编发官方微信,可以为了一个读者的赞而牺牲节操卖萌。
实际上,他是一个巨有新闻理想的人,也真心热爱这一行。他常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你想着你这个稿子是为了温州市几百万群众牟取利益的,那个人的得失你就不会顾忌太多了。
最后,问题来了。聪哥,你为什么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藏一把梳子?!
不要以为党报里都是严肃的主,也有很多可爱的人,比如小胖蜀黍。
小胖蜀黍自觉形象不好,但气质佳;智商不高,但情商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大吼一声“有新闻!”便可以召唤到他。
新闻是跑出来的,从贫困山区到偏僻海岛,从政府机关到普通社区,小胖蜀黍始终奔走在采访一线,用脚丈量着新闻。
2011年7月23日,动车事故世人震惊。事发后,作为热线部负责人,他立即协调记者,并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他顾不得雨后泥泞路滑,抓住树枝藤蔓,奋力爬到高架桥上,跟在救援人员后,边搜索,边采访旅客,一直摸索到动车撞击的部位……
14年的新闻生涯,他拿过省飘萍奖,当过杰出青年,负责过市委书记的报道,跑过时政、经济、热线,当过版面主编,共有20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新闻奖。
回望过去,他十分感谢新闻这份职业,十分感谢温州日报这个团队。他感慨:所采所写,有负于家庭,无愧于社会;所追所求,有益于公道,无憾于良心。
看了以上事迹,你们脑海中的小胖蜀黍是不是无比高大形象起来,眼角是否有泪划过?最后,祝小胖蜀黍永远年轻,心宽体胖。
听说胡帅从小就爱文学,是杭州师范大学的风云学长,也是学校文学社的第一任社长,标准文艺男青年。尽管他长着一副不像从文的脸。
同样一个选题,他写出来的报道往往更出彩。如果他出动了,同行便得做好觉悟:明天的都市报又有猛料了。文风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忘犀利一把。
对了,林春平吹的牛皮就是被他捅破的。当国内诸多知名媒体都大肆将林春平比作“商界奇才”、“华人骄傲”时,心细的他和同事发现其中另有猫腻。在与林春平“交锋”的同时,积极向海外搜集证据,并于2012年3月7日,刊文揭露林春平收购美国“大西洋银行”的骗局,引起轩然大波,成为第一个彻底揭穿林春平的谎言的国内媒体。
另外还有世贸结顶、机场扩建、万膳骗局……去年的都市报年终总结大会,胡帅上台领奖领到手麻腿软,台下的人由崇敬升级为膜拜。
虽刚过而立,性格上却像大男孩一样开朗热情、幽默风趣。同时,对待采访对象——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批判——他都能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地与之交流,写出来的报道也总是不偏不倚,让人心服口服。据说,还有一篇稿子的当事人,经常半夜打电话找他谈心……
都说记者在学识上得争做杂家、社交上争做交际家,胡帅就很好诠释了这一点。他不仅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呼之即来”的本领。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的朋友并不流于觥筹,许多在工作之余还能保持友善来往。
听完描述后,是不是有点心动,开始路转粉?告诉大家一个心碎的消息,才子名草有主,下个月即将大婚。美眉们,散了吧~
女汉子也有柔弱的一面。大约2004年,她去采访温州出名的女子钟翠平,当时采访杀人分尸现场后,恰逢买婚房,当时心里就有阴影,不敢买开放式小区,不敢买与对方小区楼梯、造型一样的房子。还有一次,采访一个浮尸案件后,她半个月不敢吃肉,想到就会恶心……
女汉子还挺萌萌哒。曾经,她的QQ被盗,急得跟对方交涉,希望能要回来。但对方鉴于QQ等级很高不舍得撒手,就重新申请了个号,将所有号码都复制过去还她。于是,李杨慈就将这个QQ的名字改作“好人还是有的”。
这份工作,造就了一名女汉子,也成就了一段佳话。经公安朋友介绍,李杨慈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成了一名警嫂,有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跟“警”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警察蜀黍平时工作也很忙,于是,这位敬业的妈妈就把龙凤胎带到办公室陪她一起加班。但她说自己还称不上一个合格的女汉子,因为真正的女汉子应该带得了孩子,顾得了工作,擦得了地板,洗得了碗筷。
独家策划:温州网新闻中心新闻部 整理:张湉 陈克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