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民间工艺美术——点色剪纸(0/0)

5秒

  温州网11月25日讯(陈胜超 摄影)在苍南,有一种剪纸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民间工艺美术——点色剪纸。它与其它形态的剪纸艺术一样,发祥于民间的民俗活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苍南县桥墩镇的美术工作者林湘、许健、李布樾等人将剪纸融进国画和水彩画的用色特点,为剪纸艺术增添了新的品种——点色剪纸。他们摸索出的“水点色”技法,在国内尚属首例。目前继承发扬这门技艺的是苍南民族中学青年教师叶文运,他说自己一开始做点色剪纸,希望能做出好作品。慢慢地在剪纸的过程中境界有所提升,他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点色剪纸是苍南文化的载体,以点色剪纸为线索传承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与个人的生命价值有着紧密联系。于是,这位美术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开始对这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到桥墩镇拜访老艺人,琢磨技艺;将此工艺带入课堂,自创教程;成立工作室,吸纳学员;成立“点色剪纸中心”,开发各类工艺品,产品远销国外……凭借叶文运的努力和多方支持,2009年,点色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叶文运的剪纸作品参加国内外剪纸艺术展,频频获奖。

  即便如此,点色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用叶文运的话来说,就是“资金跟不上,传承人少得可怜。”为了扭转这个局面,叶文运从2004年开始摸索产业化道路,陆续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费了很大力气,想留住学生,但是太难了。”叶文运说,包括课堂教学、工作室在内,他带过的学生不下千人,但是真正“脱产”跟他做剪纸的,只有黄义座、吕莹莹两人。这方寸之间的剪纸,让叶文运为之坚持了14年,但学生的前途却一直是他的“心中之痛”。他说,最怕人家问:叶老师,孩子跟你,有没有出路?“我也不知道以后点色剪纸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年轻人有更好的出路,总不能拖他的后腿吧。”

  非遗,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不仅指其古老的渊源,更指其在社会经济巨变下变得脆弱的生命力。那么,点色剪纸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谋得发展?对此,叶文运也有自己的规划:下一步,将努力进行精品创作,提高作品艺术附加值,打响点色剪纸的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叶文运打算致力于教辅材料的开发。面向当地学校分高、中、低三个等级设计教材,把点色剪纸更系统地带入校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剪纸人才。

  此外,叶文运也重点“晒”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开发剪纸DIY产业。叶文运解释道,所谓剪纸DIY产业,就是配好材料、图稿、教程、工具等点色剪纸必备的物品,然后设计包装,投放到市场上推广,让消费者自己动手去剪纸。此举类似市场上较为火热的“十字绣”。

  或许有人会觉得,植根于纯朴的民间土壤、用意在于“祈福”或“吉祥”的点色剪纸手艺,如此“泛滥”于民众生活中,是否会失去原来的韵味?

  在叶文运看来,就继承传统来说,点色剪纸艺人不仅要在技法上传承一些绝活,还要注意这些剪纸不能远离民众的民俗生活。失去民众就会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以至于被历史所抛弃。(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N来源:温州网|作者: |编辑: 王建平|责任编辑: 黄作敏
在线投稿投稿方式
扫描二维码订阅图说温州

@温州网

0577-56686643

1181552640@qq.com

扫描订阅图说温州微信帐号

分享本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