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松
他的语录
“我们的监督真的不是为了高调出风头,也不是为了出名上电视,更不是媒体的‘托’。”
“我始终认为,为温州、为社会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是应该的。我不为名不为利,让别人说去吧,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格”和不得人心的事。只有自己做的问心无愧,监督别人时才能无愧于心。”
他的故事
从市民监督团到网络观察团,监督二字,成了尹志松生活的重心,监督作风、监督文明,再利用网络将温州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尹老伯奔波的身影,感染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文明监督的大军中来。
“温州尹伯”谈“区伯”:坐得正不怕三脚凳
温州网4月8日讯(记者 张湉) 近日,一名63岁的广州老伯区少坤频见媒体。虽陷嫖娼丑闻,却因一直执着于公车私用监督备受关注。
其实,在温州的监督圈子里,也有个名气响当当的“尹老伯”——66岁的尹志松。他敢说真话,满腔热情,用奔波的身影感染了更多市民加入到监督大军的队伍中来。
“广州区伯”的事出来后,他怎么看?一把年纪为何对“监督”情有独钟?在监督之路上,他又曾遇到哪些难题与尴尬?温网记者听他慢慢道来。
记者:你听说了“广州区伯”的事吗?
尹:嗯,知道。
记者:当时看到报道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尹:第一反应是震惊。他这个人的性格和监督的行为方式与我都挺像的,我也挺佩服,但没想到最后会曝出这样的事情,感到挺惋惜的。
记者:这件事是否会影响你以后行使公民监督权利的决心和胆量?
尹:我想不会。只要坐得正,不怕三脚凳。不管是真有其事,还是所谓的“钓鱼执法”,这件事都给我敲响警钟,平时监督的时候胆子要大,心要细,要做好自己,更要保护好自己。
记者:我挺好奇,为什么你跟他一样,会对“监督”这件事这么执着?
尹: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公务员退休干部,平日里吃穿不愁,但是真要拿出一大笔资金来做公益也能力有限。不过我有时间、有体能、有精力,所以选择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2年开始,我加入了市民监督队伍,在我看来,监督无巨细,大到围绕温州市中心工作,比如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文明城市创建,小到生活中的任何细节,比如路面的窨井盖,公交站牌等等,我都会多留点心眼去观察和思考。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是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记者:家里人支持你这种想法吗?
尹:家里人起初也是反对的,觉得我是“多管闲事”,吃进去没事干。社会上的人也曾质疑过我做事为什么要这么“高调”。但说句良心话,我们的监督真的不是为了高调出风头,也不是为了出名上电视,更不是媒体的“托”。我始终认为,为温州、为社会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是应该的。我不为名不为利,让别人说去吧,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记者:你也算是这圈子内的“名人”了,但这份知名度对你来说是不是也是种压力?因为监督的前提是你必须保证自己是“经得起考验”的。
尹:对,得到认同,是荣幸,但更是责任。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格”和不得人心的事。只有自己做的问心无愧,监督别人时才能无愧于心。
记者:你在监督之路上,是否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尴尬?
尹:在几年的监督路上,我们为了监督付出很多很多,听过多少流言风语、走过多少坎坎坷坷。
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些问题问责力度大,牵涉的单位比较多,解决起来往往比较棘手,比较难看到效果。有时候还会遇到监督采访被拒绝、被推辞,被监督部门的主管领导冷眼对待,等人等上一二个小时等等。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死磕。我也学聪明了,每次做监督活动都会跟着记者朋友一起去,这样对方也会更重视点。
二是我们人身安全存在隐患,得不到应该有的保障。比如我们去暗访监督时,常常遇到很危险的处境,再比如我们的一些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容易涉漏,造成恶劣的影响。
记者:你曾经人身安全受到最大威胁的一次是?
尹:例子很多,暗访都比较危险。一次半夜里和媒体记者去暗访牛山北路的黑车买卖,打扮成顾客跟车贩子交易被识破;一次半夜两三点去无证屠宰场暗访,被一群人追到巷子里,所幸最后逃到大路上报了警;还有一次是在瑞安飞云江那边,因为去管一个私人占地造公园的事情被千人包围,最后来了三四十名警察来维持秩序。
记者:你希望政府层面怎么做,以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尹:首先,市委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市民监督,因为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来自于草根市民监督团的监督,他们是市民心声的直接代言人。市民监督团要采取监督与媒体引导相结合,监督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开展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监督,发挥巨大的监督作用。
另外,也是我个人特别关心的。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以市民监督员人身安全保障和信息不泄露、名誉不受损的保密机制和保密系统,从而提高市民监督团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监督员的自信和决心,别让这股社会正能量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