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之内,山西出现了两则“偷抢小孩”的谣言,并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传播!尽管警方迅速作出紧急辟谣,但还是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心理。
近年来,“偷抢小孩”的谣言一直以各种版本的形式在朋友圈里传播,这样的谣言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偷抢小孩”谣言“花样百出”
先来看一下山西最近一周内出现的这两则谣言:
其一,5月21日下午,太原市民牛女士从学府公园附近一幼儿园接孩子过程中,遭两名歹徒持刀胁迫,牛女士机智脱身。该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过程中变成了“幼儿园门口抢孩子”。
24日,该案被太原警方证实为“持刀抢劫”。
其二,5月20日,就有太原网友在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小店村附近有人偷抢孩子,开着一辆黑色大众车,车牌号为晋A5XXXX”;23日下午,这个“作案汽车”又出现在运城,“运城安邑街上一位奶奶推着小孙孙,当众被人贩子抢走了;盐湖区小店村又丢了个小孩,大队喇叭刚报的。晋A5 XXXX这个车小心!这是学校老师发的,求扩散!”
细心的人只要稍微留意便会发现,近年来,“偷抢小孩”的谣言一直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传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据新华网山西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就有广西南宁版“专偷7岁以上孩子”、四川绵竹版“卖冰棍车专偷小孩”、陕西西安版“超市有人偷小孩”和江苏扬州版“女子冒充护士偷小孩”等谣言,但最终都被警方证明为谣言。
多方挤压谣言 社会依然受伤
回看太原此次“学府公园附近偷抢孩子”的谣言,警方迅速行动、媒体快速反应、自媒体平台娴熟应用,多方联动挤压了“谣言”的生存空间和时间,但谣言还是让社会受伤、让无辜者“躺枪”。
21日晚,“偷抢孩子”谣言露头;22日中午,太原公安发布消息称“学府公园附近发生的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24日,警方再次发布消息称,该案侦破,实为“一起持刀抢劫案,与网传偷抢小孩无关”。
山西省公安厅也于22日对外公布称,太原、晋中、吕梁、长治等地警方均查证近期无“偷抢小孩”类报警。
针对23日出现的谣言,“平安运城”微博于24日发出辟谣信息,称近期没有接到小孩被偷的警情。
各家媒体也与山西公安部门保持了良好的沟通。新华网等各媒体也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多渠道迅速发布权威信息。一位媒体人士称,“朋友圈前一晚都是‘偷抢孩子’,转眼间全是公安发布的信息了。”
但正如马克•吐温所言:“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太原学府公园持刀抢劫案发生后,一度引起很多家长恐慌,有人称出门带电棍防身,有人则称车里需要备刀。晋A5XXXX的车主,更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爱车竟然在微信圈中被诬传成“偷小孩”作案用车!这则不实信息给当事人的家庭、工作、生活带来了无端的困扰。
谣言“读懂”了网友心
舆情专家认为,分析“偷抢孩子”的谣言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机理,不能排除是一些营销号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造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对这类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社会善良心理的人员、机构要严肃处理。
除了造谣,“传谣”是此类谣言扩散的另一重要环节。
在被问到为何要转发“偷抢孩子”类信息时,IT从业人员李先生称,“孩子太金贵了,丢失对家庭是个大悲剧。转发相关信息,就是要提醒亲人朋友多加注意!”
众网友出于好心提醒亲友谨防“偷抢孩子”,但谣言却看透了网友的心,关注、评论、转发的最终结果导致了社会出现恐慌氛围。
武汉警方曾对媒体介绍称,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转发给亲朋好友,未经核实的信息波及范围越来越大。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曾对媒体表示,微信谣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和疾病三个领域。专家学者称,制造恐慌是谣言传播常用手段,而谣言又恰好激起我们保护重要亲友的欲望。
“每个人觉得转发就是为别人着想。但当很多人都这么做时,社会开始恐慌了。”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刘女士说,“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社会的最优选择。”
那么,如何快速辨别谣言,业内人士给出如下建议:一是查看其是否老帖,二是看消息源是否可靠、专业。果壳网主编徐来说:“查明信息出处,信息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会这三项本领,人人有台‘谣言粉碎机’。”
太原警方已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巡控力度,一旦遇有“偷抢孩子”类警情,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安排社区民警深入社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理性对待网络传闻,不传谣、不信谣,防止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