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谣言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哪些特征?近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中国网民食品安全认知研究报告2015》。记者获悉,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工业食品类事件占比大。而食品类谣言易传播的手段包括渲染食品恶劣的生产环境和原料肮脏,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果,在标题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关键词进行恐惧传播等。
该实验室以2012—2014年中国网络每年1000个热点事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为数据库,探索中国网民对食品安全事件、问题和谣言的认知模式和特点。
研究发现,广东省爆发食品安全网络热点事件的比重在各省排名最高,其次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比一些采用工业技术生产制作的食品而言,采用土制方法生产食品隐藏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按照食品安全事件的种类来看:工业食品类事件数量始终占很大比例;肉蛋奶渔类食品安全事件同样比重较大,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按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环节来看: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区;流通环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小,并且相对稳定;消费环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变化幅度最大。
月份分布特征方面,夏季(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其中7月是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最易发生的月份;工业食品类和肉蛋奶渔类食品在5—9月和3月发生频率最高,11月份这两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最低;水果蔬菜类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发生在5—9月。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