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读懂被拐乌龙背后的焦虑

来源:温州都市报作者:2015-06-18 08:55:56

“建设小学小高桥校区女生疑似被拐”一事发生没几天,15日上午又有鹿城实验小学一学生反映,上学途中遭遇一陌生男子拉拽,引发市民极大关注。15日晚,鹿城警方给温都记者发来通稿称,经调查,以上两起事件都是因当事人误会闹出的乌龙事件,请广大学生家长不必惊慌。

幸亏是乌龙!如果两名学童被拐属实,家长岂不忧心如焚?感谢警方及时辟谣,使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长吁口气,放下心中悬着的石头。

此事已经画上句号。但是,切莫责怪当初发出“学生遭陌生男子拉拽”信息的那名老师,他并无恶意,相反,而是出于责任。孩子敏感,家长敏感,老师也敏感,当各种敏感交织一起,便以讹传讹,小事变大。究其因,被拐事件层出不穷,让民众陷入恐慌,心有余悸。

这说明拐卖事件未被有效遏制,也说明拐卖事件已重创了整个社会的信心,以至于民众的心弦绷得太紧,稍有风吹草动便悚然一惊。基于此,提升民众的安全感迫在眉睫。如何提升?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严打拐卖现象,如果拐卖妇女儿童现象能有效遏制,乃至被禁绝了,民众就会更踏实。

应该看到,打击拐卖现象需要多方发力,需要警方坚持“长、常”两字:长期打、常态化,也离不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值得欣慰的是,打击拐卖并不缺乏民意根基。如6月14日晚,四川宜宾市民称城区发生疑似“人贩子抢夺孩子”事件。经警方调查核实,所谓的“人贩子”原是孩子姑妈,拐卖孩子事件被证实是一场乌龙事件。

都是乌龙!令人哭笑不得!乍看之下,报警的人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太多管闲事了。但是,民众的警惕性值得激赏,他们的热心肠值得叫好。如果多一些热心而又明辨是非的人,敢于挺身而出,人贩子的生存空间就会逼仄。

当然,古道热肠应保留,火眼金睛也该有。不能造谣,也不能浑水摸鱼,更不能故意添乱。多一些谨慎,多一些求证,而不是暴虎冯河,逞匹夫之勇。提高精准,少出乱子,这样的热情更有意义。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