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网络不是文明城市的“法外之地”

来源:中国文明网作者:2015-07-13 16:51:29

近日,青阳县公安局杜村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微信朋友圈有多名网友转发一条信息称:“注意了 皖R44XXX红色别克在各学校门口抢小孩!!!110已经证实!!全市通缉!!不求点赞只求扩散!”。不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向警方求证事实情况,青阳县公安局杜村派出所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取证,一时间,此信息在青阳县引起了部分市民的恐慌。近日,青阳县公安局依法查处五起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件,对当地五名违法人员进行了治安处罚。

不仅青阳县,在四川、江苏徐州、广东汕头等地均出现了类似事件,多地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偷抢小孩”的谣言,并有多人因谣言被当地警方拘留。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中,网络不应成为“法外之地”。近些年,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自媒体的出现,使得谣言在网络平台大行其道。而部分网民的认知能力有限,法律意识淡薄,热衷于转发一些所谓“爆炸性”新闻,扩大了谣言的影响力,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编造、转发谣言对于我们只是“举指之劳”,然而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可能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给地区经济带来损失,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恐慌、社会秩序的紊乱,还可能带来社会的对立情绪,直接造成城市的不稳定,甚至是群体事件的发生。近几年,池州遭受的谣言之害已经不是个例,从日本地震引起的“万巷空盐”,到地震谣言引起的池州大规模恐慌,这些谣言都以网络为传播发酵的主战场,给池州带来的极大的损失。

这些教训提醒我们的是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要成为反谣言的急先锋。职能部门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制度,对编造、传播耀眼的不法分子加大打击力度。作为市民,要知道您文明的每一步,都是创建工作的每一分,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辨识谣言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净化网络环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谣言有其自身的特征,熟悉谣言的传播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辨识谣言。一般来说,谣言会模糊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常用“近日”、“我市”等词语代替具体的时间地点,或者利用较为普遍的地点如大型全国连锁超市、商店作为地点。且谣言发布者一般不会标明来源、出处,这与一般的新闻消息有着本质的不同。谣言还含有诱导转发的内容,要求受众尽快转发消息,以达到编造谣言的人的目的。

通常来说,一些备受大家关注的谣言隔一段时间会被稍加修改就会改头换面重出江湖,比如更换个地点、时间。遇到真假难辨的信息,作为市民,可以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比如,联系电话、联系人等。这样操作,就能鉴别一些网络信息的真伪。

城市因你我而文明,生活因你我而精彩。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努力。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严于律己,做好文明城市的一个要素,同时要在网络空间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信谣,不传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共创、共建、共享全国文明城而努力!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