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保花样百出,其实得不偿失

来源:温州日报作者:2015-08-14 09:43:27

温州是省内汽车大市。根据我市车管部门的统计,截至今年5月2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95.17万多辆,其中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56.78万辆,市 区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99辆,居全省第一位。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带来了汽车保险业的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随着车辆出险次数的增加,机动车骗保数目也与 日俱增。

记者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获悉,自今年6月起我市部署开展“安宁-2015”打击保险诈骗犯罪行动以来,全市警方共立保险诈骗案件11起,破7起,打击处理20人,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

案件经办民警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这11起保险诈骗案中的稀奇事,并以案说法,警示社会各界,千万不要尝试骗保,因为——得不偿失。

修理厂老板骗保为业 两三万的老爷车获赔30万

毛某是温州德庆汽车修理厂老板,他被保险公司和警方盯上,纯粹是因为他“在河边走得太久了”,终于“湿鞋”。

2013年9月3日,文成国道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叶某称,自己驾驶车辆与路边护栏发生碰撞,并向交警和保险公司报案,之后,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温州中心支公司支付了保险赔偿金40108元。

保险公司在审查时,发现了疑点,并向警方报案。经警方侦查发现,当时开车的并非叶某,而是苏某。事故也不是驾驶不慎,而是人为蓄意制造。

叶某、苏某是谁?民警侦查发现,苏某是温州德庆汽车修理厂股东,叶某是他小学同学。随着侦查深入,修理厂老板毛某以及更多涉案人员逐渐浮出水面。

在大量证据面前,毛某交代了作案手段。原来,他是个“职业”骗保高手。

毛某的手段就是,专门购买老款进口轿车,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利用老款进口车配件昂贵的价格,进行骗保。

经警方查证,2011年11月30日至2013年9月3日期间,毛某伙同其妻刘某、朋友毛某某、股东苏某、员工陈某、苏某同学叶某等人,在瓯海丽岙、瑞安 塘下路段、文成山路等地,多次故意制造追尾交通事故或单方交通事故,并向交警和保险公司报案,多次骗取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保险公司赔偿金。

据警方查证,毛某购买一辆二手进口老爷车,价格仅需两三万元,而上述几起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赔偿金就达30多万元。

购买水淹车两头保 故意开到水里两头骗

陈某是苍南人,2013年12月18日,他在宁波通过中介,从他人处购得一辆别克牌水淹二手小轿车,并重新上牌。第二天,他在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为该车进行投保。

2014年5月3日,陈某又为该车向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进行投保,并故意隐瞒了之前在宁波已经投保的事实。

2014年5月23日晚,陈某将这辆车开到水里去了——他驾驶别克轿车,路经苍南县灵溪镇西山村路段火车高架桥下时,车辆开到积水的桥洞下,造成车辆全车进水。

之后,陈某分别向两家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并且,为获得更多保险理赔款,陈某还向负责事故查勘定损工作的太平洋产险苍南支公司理赔部经理殷某,副科长许某行贿35000元。当年7月30日,太平洋产险宁波分公司向陈某支付保险理赔款145000元。

同时,陈某伙同中国人寿产险苍南支公司理赔部查勘定损员谢某(系陈某连襟),在明知太平洋产险公司已为该起事故进行理赔的情况下,故意隐瞒,致使中国人寿产险温州分公司又支付赔款75000元。

目前,陈某、谢某因涉嫌保险诈骗罪,殷某、许某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被温州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开奥迪A8不投保 为省修理费合谋去骗保

杨某是个富二代,住市区豪华别墅,开原装进口奥迪A8,他涉嫌骗保被警方抓获后,令知道的人直呼“看不懂”。

2013年12月23日下午,当时,一辆三菱轿车实际投保人兰某称,他在倒车时碰撞浙C2Exxx轿车(即杨某的奥迪A8),造成该轿车右后门处损坏,随后向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提出索赔要求,经保险公司勘查定损,支付了保险费22800元。

之后,保险公司在审核时发现了疑点。杨某的奥迪车,当年8月28日曾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其右后门处的破损,当时那起事故中已造成,经调阅比对该起事故现场照片,破损处一模一样。保险公司随即报警。

经警方查明,原来,杨某车辆这处损伤其实是前一起事故造成。在那起事故中,陈某驾驶浙C2Exxx车追尾他人车辆,被交警认定,负事故全部责任,杨某没为自己的车投保车损险,他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他人车辆损失后,自己的车无法得到保险公司赔偿金,就一直未修理。

当年12月23日,为弥补该事故损失,杨某找了个朋友兰某,伙同他编造了一起事故,骗取保险金。

在民警通知杨某家人时,他父亲听说儿子为区区2万多元而骗保,将面临刑事处罚,怒骂儿子不争气,说自己“霉都被他倒死了”。

警方提醒>>>

警方通过对侦办的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涉案人员为汽修厂职工,另外还有少数保险代理人参与了作案。由于对事故认定、保险理赔、汽车修理等程序和法律规 定的熟悉,令这些人对保险业务中的漏洞了如指掌。缺乏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严格约束手段,一定程度上给诈骗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警方提醒,对于恶意骗保的车主,保险公司一经发现,除了可以拒赔当次保险外,还会严格限制其再次投保,如果发现已投保的有恶意骗保行为在案的,可以强行使其退保,同时会将这些人列入“黑名单”。

更严重的是,骗保金额达到1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在一万元以下,也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等,不少车主在骗保案件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这不是犯罪行为,这也是此类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警方提醒,千万莫因小失大。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