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支招破解“猜猜我是谁”五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来源:湛江日报作者:2016-01-19 08:59:38

  17日,湛江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多利用人们趋利、避害、友善心理,通过现代通讯、网络技术,以电话、短信、邮件、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窃取QQ号等形式,采取编造“涉及犯罪、中奖、在外子女生病或遭遇事故”等虚假信息,冒充公、检、法、税务、社保、电信等部门工作人员实施恫吓,进行利诱等手段骗取钱财。对此,市民一定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避免自身财产损失。以下是我市几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猜猜我是谁”类电信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并根据受害人述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声称近期要来看望受害人,在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嫌疑人或几个小时后或第二天会编造“嫖娼被抓”、“交通肇事”等紧急情况,向受害人借钱,受害人在未仔细核实的情况下会直接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目前该类犯罪经过升级,呈现出新形式:不法分子冒充到其办公室谈工作,接着又谎称上级领导正在视察等紧急情况急需用钱,要求受害人转账到指定账户。

  警方提示:接到陌生人电话,一定要充分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在没有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汇款或答应对方要求,谨防上当受骗。

  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网络改号软件冒充电信、邮政、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致电事主,提示事主转接公、检、法系统咨询,然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声称事主身份被冒用参与犯罪,要清查资产,要求事主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不法分子账号)。

  警方提示:公检法部门办案会通知当事人到执法场所,出示证件、办理相关手续。即凡是不见面、不履行相关手续而要求转账、汇款的,请一律拒绝。

  网购诈骗

  不法分子在互联网发布虚假商品广告,或直接制作虚假网站,销售笔记本、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或禁止买卖的物品(如监听器材),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受害人购买商品打入款项,卖家便会消失,或要求缴纳“产品安全保证金”、“送货安全保证金”等名目继续实施诈骗。目前,该类犯罪呈现出新形式:不法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待受害人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为受害人提供虚假激活网址等,骗取受害人支付宝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欠款转走。

  警方提示:网购尽量选择知名度、信用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并认真核对网址,防止链接虚假网页,在购物过程中不要点击其他莫名链接(防止中木马病毒)。同时,淘宝等公司退款会直接返还到支付宝、百度钱包等专用支付平台(平台按照程序自行操作),不需要重新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另请妥善保管验证码,不要相信任何索取验证码的行为。

  兑换积分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伪装成银行或电信部门专用号码,群发积分兑换现金(话费)诈骗信息。受害人点击信息内的链接,手机上会自动安装病毒软件,自动获取受害人支付宝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转走受害人资金。

  警方提示:收到兑换积分类信息,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汇款、不点击不明链接,主动向通信企业、银行咨询核实。

  扫二维码类电信诈骗

  不法分子向网站商户、消费者等群体推送二维码图形(实际为某种木马病毒,常伪装成打折、促销广告和热门游戏等),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密码等隐私信息会被自动提取,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转账操作。

  警方提示:不要随意扫描一些不明来历的二维码,更不要随意下载安装未知软件,如果发现感染木马,在不使用已感染的手机、电脑操作的前提下,立即更改密码,并及时通知亲戚朋友同事。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