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6 15:30
来源:温州网编辑:王建平责任编辑:黄作敏
温州网2月16日讯(通讯员 朱月象)春节、元霄舞板凳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是浙南各地传统民俗活动,随着元宵临近,各地村民舞起板凳龙、马灯等穿街过巷祈求平安。正月初八(2月15日),永嘉县桥下镇八里村的舞板凳龙活动盛况空前,传统过年的气氛浓厚。
当晚,桥下镇八里村锣鼓喧天,长达百米的龙船队伍浩浩荡荡巡游而来,龙灯所到之处,爆竹声声、烟花齐放。围观的群众还是将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在烟花映照的夜幕下,龙灯队伍在村内穿街走巷,随后又舞进姓氏宗祠。一直要舞到凌晨4点左右,方能到达石马殿。
此时,同姓的村民早早准备好橘子、猪头、年糕等物品,并点上红烛进行“接龙”,以祈求新年能好运平安、五谷丰登。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起源于江浙地区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几个世纪。这一种汉族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据了解,八里村的舞板凳龙活动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中断过,但解放后恢复以来,舞龙灯的传统一直保留至今。与往年的以中老年人为主力不同,今年八里村的龙灯盛会,有近100余名年轻人参与。
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在舞板凳龙期间,家家户户宴请亲戚朋友,每家宾朋满座,有些人家甚至聘请厨师帮忙料理,有的在家里设置供桌,摆放供品,可见当地人对舞板凳龙之重视程度。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