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6月8日讯(记者 王建平 鲍苗苗 陈克力 黄梦思)曾经的黑臭河、垃圾河,转身变成了城市或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曾经杂乱无章的河岸转眼洁化、绿化、美化的与流动的河水相映成趣。近年来,温州积极推动全市上下投身治水,一幅波澜壮阔的“五水共治”实景图在瓯越大地徐徐上演。不少市民纷纷点赞治水好声音。
自2015年“网民看水乡——五水共治微新闻大赛”成功举办之后,为进一步加大“五水共治”宣传力度,激发全民参与“五水共治”的热情,营造人人参与治 水、人人了解“五水共治”知识的氛围,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治 水办、温州网联合主办的2016年第二届五水共治微新闻大赛即日起又开赛了。
为了增加活动气氛,6月8日,温州网邀请了热心参与五水共治的社会团体、网络达人、市民代表,走访治水一线,对话市治水办领导,传播治水故事。今天,就跟随在场记者与他们一起来看看温州治水成效吧。
6月8日上午,网民看水乡——第二届五水共治首站来到平阳县鳌江镇东塘河。东塘河两旁是青山和村居,河中设置了一些生态治理设施。
塘下村村支书郑星书介绍,过去东塘河周边猪棚鸭棚很多,水质很差,经整治后,两岸猪棚鸭棚拆除,600多户村民家家户户实现截污纳管工作,水质从过去的劣五类到如今的四类水质。
东塘河采用两岸同治的措施进行整治,2013年,东塘河两岸拆除6、7个猪棚,并对河道进行清淤。同时,岸上做好截污纳管工作。为了响应淡水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昨日,下塘河放流6万尾鲢鱼和鲤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如今,建成的东塘河法治公园占地面积近50亩,离建成区近,是鳌江市民饭后散步运动的好去处,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傍晚有近千人在东塘河法治公园休憩、锻炼。
周垟村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有0.3平方公里,占1/4。过去,县领导参访完周垟村留下的评价是“脏乱差”,经村两委领导,村民积极配合整治后,通过拆除违章建筑,对民房外立面进行改造,2014年被评为美丽乡村。
周垟村东部已有农业科技园,亲子小鸟巢乐园,果蔬采摘等基地,将利用现有的旅游基础,规划亲子游。而西面主要连片稻田为主,计划打造一个稻草乐园,利用民间手工技术开发稻草人等。
周垟村河中央有5个小岛,分别种有梅花、樱花、桃花、茶花、紫薇花,一个小岛种植一种品种,每逢开花时节,便有不少游客前来赏花,热情的村民都会免费划船送游客前往小岛。
去年,周垟村被万全镇列为垃圾分类示范点,村民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村内设有专门保洁员2人,垃圾日清,同时定期开展村内大扫除。以村民代表为一批,村党员干部一批,村两委一批,分批定期带头做村容保洁工作。
村里有2个滨水公园,总投资100多万元。村里已投资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投资144万元,工程已完工。
鹿城七都板桥村,该村是温州垃圾分类的首个试点村,8月中旬正式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截至目前,该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每月垃圾从1.5吨减少到0.75吨、有效利用垃圾2.55吨。
为了加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村里通过分发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等多种形式,在村民主要活动场所宣传栏、老人亭、村民中心等处张贴垃圾分类海报,潜移默化灌输垃圾分类观念。因为该村是华侨村,村里好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出国感受过国外垃圾分类的生活,所以村民接收程度高,落实起来比较切实。
2015年6月,七都镇板桥村开始垃圾分类动员,给每家每户分发3个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经多次教育学习后,如今挨家挨户都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板桥村有5个消纳场,每个消纳场有每个区域的保洁员负责,对每个负责人进行分数考核。厨余垃圾进行发酵后,可作为有机肥种植农作物,并免费为村里有需要的村民提供。
探访团来到七都樟里水乡。水乡文化是七都樟里村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村庄依河而建,依河而居。
2015年7月,开展樟里文化村整治,一期投入1000多万元,做好截污纳管、樟里河道清淤和河水净化等;二期投入1300万元,对沿河民房进行墙绘,完善村口公园、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
樟里河两岸别墅群起,不少基金公司、茶馆、会所、设计公司等陆续在此装修、入驻。
参与走访的网友座谈。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