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独创“三长共治”责任体系 八千河长共治万河水

温州网 2016-12-31 08:45:03
查看评论

  温州网讯 河长制摆上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的议事日程后,“河长”二字一直是这两个多月里的热点话题。

  作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温州再一次先行先试。从2009年瓯海瞿溪河率全省之先试点河长制,七年“河长制”的温州探索,经历了从无到有、完善提升、大胆创新,积极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温州八千余名河长“拧成一股绳”,把“五水共治”推向深入。

  七年探索

  从民间河长到四级河长

  一顶鸭舌帽,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台照相机,从2009年瓯海区对瞿溪河实施河长制试点,被聘任为“民间河长”至今,潘胜忠每天都会戴好袖章,绕着瞿溪河慢慢骑行近20公里,捡垃圾、查排污、做记录。“过去需要劝阻村民不要向河里乱丢垃圾,现在一些家住河边的居民会主动反映情况。”潘胜忠记下的内容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在“民间河长”潘胜忠坚守的七年里,温州的“河长制”经历了“点上开花”到如今的全市河流“无缝覆盖”。

  2010年,瓯海区娄桥街道启动“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温州“河长制”初具雏形。2013年初,针对主要用于解决此前信息未公开,河道污染市民投诉无门的问题,市环保局率先在全市600多条黑臭河、垃圾河岸边设立“河长公示牌”,明确河道责任人。

  2014年2月,温州在14465条河道上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包括36名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内的8751名各级党政干部担任河长,实现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形成河河有长。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规范河长公示牌、强化河长巡查记录、建立河长微信(QQ)联络群和严格对河长进行考核等,强化河长履职,切实发挥河长治河作用。

  同时,我市推进联动治河,由属地公安部门负责人担任“河道警长”,各级挂钩联系单位负责人担任“督查长”,形成温州独创的“三长共治”的责任新体系,被央视作为全国治水先进典型进行报道。

  河道从此有了“主”,通过强化一线监督,以责任到人推动河道水环境长效管理。

  几年来,我市八千余河长身体力行,打响全民治水仗。截至去年底,已基本消除市域范围内666公里垃圾河、627公里黑臭河,迈向“清三河”长效“管、保”。

  一条江的变迁

  看四级河长各显神通

  鳌江是全省八大流域之一,水质曾经污染最严重,其干流江屿、江口渡等控制断面水质处于劣五类。根据2016年最新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鳌江水质总体评价由2013年的中度污染提升到目前的良好,干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断面,其中江屿、方岩渡断面水质分别提升至三、四类。

  “看水质变化,氨氮浓度是重要指标,虽然目前鳌江水质还没有尽如人意,但其氨氮平均浓度已下降了约70%,最差的江屿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市水政监察支队队长王谦说,这个成果让省里有关部门的专家都赞叹,他们一开始甚至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数据是实实在在测出来的。

  鳌江水质根本转变,四级河长制功不可没。为破解跨区域治水难题,我市还创新性地在平阳、苍南两地成立鳌江流域污染整治协调委员会。

  鳌江流域共有横阳支江、萧江塘河等各类河道15条,市委常委任玉明担任市级河长,市环保局为督查长单位。共有包括平阳县委书记、苍南县委书记在内的县级河长10人、镇级河长22人、村级河长138人,此外还配备了县、镇级督查长和警长80余人。

  鳌江流域“治水河长团”分工明确,市级河长类似一个“监护人”,负责协调跨县河道治理问题,县级河长负责协调跨镇街的事务,镇级河长一般7至10天巡河一次,村级河长基本上天天巡河,日常发现任何问题,通过手机拍照、上报微信群,需要上级河长协调的,马上有人响应,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马上出动人马。

  这种机制,最大限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弥补了早先“多头管水”“出了问题谁也不愿管”的弊端,使治水网络密而不漏,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有部门、有专人负责。而“系在一根绳上”的治水生态链,极大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

  鳌江上游的水头镇,曾经因为制革污水直排,成为鳌江水体水质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是水头迎来治水提升最关键的一年。”作为鳌江的镇级河长、水头镇副镇长林垂正手上拿着鳌江水质最新数据,很是激动。境内江屿断面水质的提升,是水头今年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镜子”。走过弯路的水头镇,今年在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整治重组的同时,同步启动制革基地违建厂房的拆除工作。其间,市、县河长多次走现场、召开协调会,推动工作进展。目前拆出800多亩的土地,将用于打造水头宠物小镇,走向转型之路。林垂正介绍,随着水头镇新建污水处理厂今年上半年投用,实现污水应纳尽纳。治污之余,实行河道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奖励和设立“五水共治”监督群,老百姓人人当起河长。

  建章立制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眼下,我市所有大小河道河岸边醒目位置均竖起“河长公示牌”,河长姓名、河道概况一目了然,并且还公布了县级河长固定电话号码,镇、村两级河长手机号码。同时,我市明确了“市级河长负总责、县级河长为责任主体、镇级河长为实施主体、村级河长协助配合”的河长工作职责体系。

  为了让河长们真正挑起所属河道的担子,去年以来,我市下发多道“河长令”,全面建立巡查记录、举报投诉受理、日常保洁等河长履职“十大工作机制”。我市还出台全省首个治水责任追究办法,将河长履职考核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文成县峃口镇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建等14位河长获评省优秀“基层河长”,13条治后反弹河道各级河长按责任轻重被问责处理。因为有责任、有考核,河长就不再是个虚衔,要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河长虽然管的是一条河,但要解决的问题却超越了一条河。党政领导担任河长,推动力显然超过部门。“河长制”传达了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水环境、强化责任的鲜明态度,可以震慑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苍南县龙港镇中心城区楼李河因为黑、臭反弹,今年上半年被列入我市“清三河”防反弹黑名单。该镇副镇长林大阔5月接任镇级河长后,联合当地住建、环保和属地村居,推进河道清淤、岸上餐饮业油污整治、沿岸截污纳管、长效保洁等系列治水动作。今年10月,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明年计划在河岸边建设滨水长廊,为城区增添一道靓丽景观。

  从社会影响力看,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河长制”推进不断加速,沿河、沿湖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关停超标排污企业,寻求清洁生产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民间治水力量也被带动,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永嘉县沿河企业主动出资进行河道整治,企业主自当河长;瓯海区聘请当地村民为河道“监督员”,充当移动的河道监管“全球眼”。目前,全市共有50多家公益环保组织、3万多名治水志愿者组建了800多支承担监督、宣传等功能的治水队伍。

  温州正从“河长治水”走向“全民治水”。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郭乐燕 章会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黄作敏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