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化礼堂人”故事系列
黄庆通:拿自己的津贴补助礼堂运作
本期推荐人选:黄庆通
黄庆通
洞头区霓屿街道下郎村文化礼堂总干事
从下郎文化礼堂的创建,到操办文化礼堂的第一场活动;从组织设立“感恩讲堂”,到黄氏家族文化主题馆的落地,他将自己的余热倾注于农村文化礼堂的事业中,他就是今年74岁的黄庆通,现任洞头区霓屿街道下郎村文化礼堂的负责人。
说起黄庆通与文化礼堂的相遇,一半是缘分,一半是必然。2013年,霓屿街道将下郎村的黄氏宗祠作为试点之一,要改建文化礼堂,需要懂民情民风又懂文化的乡贤参与谋划。黄庆通既作为黄氏宗祠的负责人,又是一名热爱文化的退休老教师,自然而然成了文化礼堂总干事。
“建文化礼堂有什么用?”一开始,有不少族人质疑这项工作。为此,黄庆通组织黄氏族人召开会议,告诉他们从“祠堂”到“文化礼堂”,绝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而是对时势的呼应,是下郎人心态的改变,更是下郎人精神面貌的改变。他的坚持和认真,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但同时,族人的质疑也让他萌生了开设黄氏家族文化主题馆的想法。为此,他用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认真梳理族训祖训、家谱族约和家族文献,最终整理了47卷文字资料,15卷影像档案,极大丰富了黄氏家族文化主题馆的馆藏内容,让它成为了下郎文化礼堂的最大特色。
如今,下郎文化礼堂墙面上“仁、义、礼、智、信”的壁画以及体现浙江省价值观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大字,相映生辉。礼堂内,还依旧保留了戏台、厢房、天井等古色古香的祠堂元素。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下郎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黄庆通也越来越忙碌。发动群众、丰富活动内容、编排节目……处处能见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努力下,这个原本文化气息淡薄的村落里,有了自己的感恩讲堂、儿童启蒙礼和各式的文化活动。除了平时的文艺演出、技能培训外,新春祭祀礼、端午纳福礼……都成为文化礼堂的常态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下郎村文化礼堂共举行文化礼仪活动52场,参与人数达3600余人次。
“硬件建设只是基础,只有后续的软件建设与活动开展,才能使文化礼堂发挥最好的作用。”自下郎文化礼堂开放后,在黄庆通的号召下,下郎村文化礼堂成立了理事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文化礼堂“天天有开门,天天有活动。”
为了下郎村文化礼堂能够正常运行,黄庆通还主动辞去了洞头区老协副会长、秘书长的职务,全身心扑在文化礼堂建设和活动中。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每月500元的津贴全部拿出,作为文化礼堂文化员的工资补助。
有人笑他傻,好好的退休日子不过,每天忙这忙那。而他总是笑笑说:“这是我的兴趣,我的爱好,我就图个开心。”
(通讯员:洞头分社记者苏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