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信息发布要掷地有声

来源:中国医药报作者:2017-01-10 16:40:16

  互联网时代,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既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信息,又饱受不良信息的困扰。而最易引起人们关注和转发的不良信息当属食品安全谣言。据调查显示,在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位居第一,占到45%。这些谣言之所以有生存的土壤,与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等、权威部门发声不及时、媒体未能正确引导等因素有关。而要铲除这些不良信息生存的土壤,政府部门、权威专家必须主动出击,抢占高地,发布及时、准确、科学有据的信息,赢得公众信任。

  近十年来,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抓得最紧,投入最多。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形势向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由于大量不准确信息甚至食品谣言的广泛传播,使公众未能真正感受到我国食品安全环境的持续改观,未能真正提升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安全感。

  其实,细究食品谣言不难看出,这些谣言的专业性并不强,语言表达情绪化,逻辑牵强。由于受“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神经非常敏感,再加上专业知识欠缺,对错误信息没有鉴别力,造成谣言“屡辟不止”。甚至媒体也跟着犯错,由于媒体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公众被一些“伪专家”“伪权威”所误导。一些以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自居的平台,表面上看是知名机构、知名专家发布食品安全报告,实质却将矛头指向了知名食品企业。这些不良行径不仅扰乱了我国正常的食品市场秩序,而且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下降。

  要扭转这样的局面,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必须主动出击,及时发布准确、科学、权威的信息,主动为公众释疑解惑,让公众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比如: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各级监管部门加大对各种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抽检信息,让公众明明白白消费,就不失为一种好做法。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纳入考核,规定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建立并公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清单,及时更新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弄虚作假情节严重者将作出处理。此举必将倒逼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公布信息把关更严,公布更及时、准确。

  笔者相信,客观公正、准确及时、既报喜又报忧的信息畅达,就能消除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就会提升政府信息公信力,就能让错误信息和食品谣言失去生存与传播的空间。

本文转自:温州网

编辑: 林晶晶|责任编辑: 黄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