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总会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专家发表危言耸听的观点。有一年夏天,香港某报刊登《内地婴儿奶粉含反式脂肪酸》一文,再次炒起反式脂肪的“冷饭”。不过最后连该文自己都称,内地品牌的奶粉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众所周知:这类媒体一贯具备自相矛盾、哗众取宠的风格。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符合标准就是安全的,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标准都是如此理解的,并无二样。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基本平稳,但增速放缓,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婴幼儿乳粉产业乃至整体食品行业需要齐心协力,以一流的质量和服务开拓市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同时,媒体和消费者务必保持清醒和理性: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一方面对那些抹黑国货的谣言狠狠打击,用事实说话。一个市场如果听见风就是雨,老百姓的日子就过不踏实。
商家“吓唬人”的本领很是不小。近些年“霾神”频频来访,民心一时恐慌。瞄准商机,商家大肆炒作“防雾霾”或“防PM2.5”的概念口罩,有的甚至拿一次性口罩来冒充N95等防颗粒物口罩。专家介绍,市场包括药店出售的医用一次性口罩或纱布、棉布等材质的口罩,一般没有专门过滤PM2.5的材料,无法达到应有的PM2.5防护效果。而判断口罩能否防护PM2.5,不以产品的外观或纱布层数为标准,是以过滤效率、泄露率和呼吸阻力等综合性指标来验证。专家还强调,防颗粒物口罩都是一次性不可清洗的。清洗过的口罩无法再保障原有的密合性。同时,加载了静电的滤片不能过水。除了口罩,消费者还看到:有些地方的水质污染了,“神话”般的净水装置立即现身,仿佛是人间的“保护神”;至于那些身份神秘的保健品,更成了让秦始皇也羡慕的“灵丹妙药”。一句话,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神仙”。当然,这路“神仙”最大的本领就是让您上当后还说不出啥。就算没有效果,起码也壮了胆嘛。
甚至消费者也“吓唬”消费者———网络越发达,“专家”就越多。这些戴面具的“民间专家”很喜欢乱开口,然后再欣赏公众陷入慌乱的模样。他们一会儿说微波炉辐射危险,一会儿又说喝牛奶折寿。曾经有一份“家电辐射排行榜”在网上悄然传播,常用的微波炉、电冰箱、电吹风等家用电器“榜上有名”。一时间各种说法纷至沓来,其中“致癌说”最为可怖。毕竟是每天都使用的电器,这种说法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担忧。专家微笑着解释,“谈辐射色变”没有必要。至于大多数消费者,也没把它当回事儿。也是,总不能扔了冰箱满世界捡冰块儿吧?还有,老百姓日常食用的蘑菇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但一种“蘑菇吸附大量重金属,不能多吃”的说法却广为流传。专家又赶紧出面辟谣:市民日常食用的蘑菇多为人工无土栽培,不存在吸附土壤重金属的问题,可以放心食用。那些造谣者不知道:蘑菇、牛奶也会愤怒的哟。
其实,现在人类使用的多数消费品,都是被“吓大”的。如果对愚弄消费者的虚假信息听之任之,对蛊惑公众的现象不予严惩,就会使我们的社会诚信荡然无存。所幸的是,今天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成熟。绝大多数人不仅不信谣、不传谣,往往还会找到谣言的“小命根儿”,一刀拿下。不迷信喜鹊,也不欢迎“乌鸦嘴”——才是一个成熟的消费社会的标志。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