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报告指出,食品安全谣言数量占我国各类网络谣言的大多数。以上海辟谣平台数据为例,自去年3月运营一来,平台发布的675条辟谣文章中,有263条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占比39.0%。而科技生活类谣言、政策法规类谣言、公共安全谣言、社会综合类谣言则分别占比23.4%、13.8%、16.7%、7.1%。
在这么多的食品安全谣言中,哪些是传得最广的呢?上海辟谣平台现在就来盘点一下食品安全谣言的七宗“最”。
最万能的塑料君——塑料君最近有点忙
谣言:
紫菜、大米、粉丝都由塑料制成,就连珍珠奶茶里的珍珠也未幸免。今年2—3月,“XX食品是塑料制成”的传言,以视频的形式席卷微博、朋友圈。造谣者亲自上阵、亲自实验、亲自讲解的视频效果,让不少网友信以为真。至今,一些谣言仍在网上流传。
紫菜谣言视频片段
真相:
这段时间,塑料君也是真够忙的。对于这些谣言,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说法:用塑料造假紫菜、大米、粉丝,包括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其生产成本远高于自然种植和加工。黑心商贩如果脑子不傻,断然不会这么做。
解释起来容易,然而谣言的危害却实实在在。以紫菜行业为例,据媒体报道,福建晋江盛产紫菜,因为这次的“塑料紫菜”视频事件,整个紫菜行业或将蒙受近1个亿的损失。
最如胶似漆的营养——虾膏、蟹黄怎么成了胶水
谣言: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条“皮皮虾注胶”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一边从每只皮皮虾背部拆出一条比较硬的、红棕色的东西,一边控诉给虾“注胶”的“黑心商人”:“早晚把中国人吃死,太伤天害理了,能不吃就尽量别吃了”,“这个大的(皮皮虾)里面,多长一条(胶),都没有肉,这是要把人吃死吗?”
而皮皮虾并非第一个中招的。今年初,网上疯传一条“螃蟹被注入胶水”的视频。视频中的食客一边剥开蟹壳,一边控诉“螃蟹被注胶”,痛斥黑心商家。
注胶皮皮虾视频片段
真相:
被说成胶水的物质,其实是虾膏和蟹黄,算是虾蟹中最有营养的部分了。
专家解释,皮皮虾的繁殖期为4至9月。最近正是皮皮虾准备结籽的时候,视频中红棕色的东西,其实是皮皮虾身体内并未成熟的虾膏,并非人为注入的胶。再来说螃蟹,浙江省台州市的市场监督部门在谣言盛行时,请当地的小学生、老师等共同参与一个螃蟹注胶实验,用实验来证明:螃蟹注胶、注水都是得不偿失,根本不可行。螃蟹注胶就是谣言。
有网友调侃:“不吃就别浪费,放着我来。”
最按时被黑的“小虫子”——一到小龙虾旺季,谣言也准时出现
谣言:
小龙虾是虫不是虾、小龙虾是污水里长大的、小龙虾体内藏过量重金属、小龙虾体内寄生虫会吃掉人的肺。这些说法,相信你肯定听过其中一两个。最让人不解的是,只要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这些谣言就在互联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头。
真相:
上述四种说法都是谣言。
小龙虾真的是虾,不是虫。它也称红色沼泽螯虾或克氏原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当下,小龙虾大多是人工养殖,生长环境可控。污水环境生长和重金属超标的说法也不属实。
此外,寄生虫的问题无需过多担心。诸如虾、蟹、鱼、贝等水生生物都会多少携带寄生虫。要想预防感染寄生虫,高温煮食就可以解决后顾之忧。
最冤的“高科技”——食品添加剂真的“很受伤”
谣言:
不少食品中加入食品添加剂,然而,坊间却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俨然成了“背锅侠”。这个错误认知,已然是当前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的最大误区之一。
真相:
不少食品安全专家都有相类似的观点: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的美好生活。合理使用添加剂是有益无害的,它使食品更丰富、更安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的过错,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错。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已经过风险评估,可放心使用;但必须按照标准规定要求规范使用,滥用、超范围以及超限量使用是绝对不允许的。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才是消灭这条谣言的不二之法。
最欺负智商的病毒——某地出现SB250病毒
谣言:
网传“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分,68名男女生感染sB250病毒死亡,最大的68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暂时别吃魚肉,酸菜,特别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目前湖南有8127个魚塘已感染。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是群友。为了您的健康,请转发。”造谣者修改地区和医院名字,这条谣言就在全国范围内反复流传。
真相:
很多网友都能一眼看穿这是一条谣言,因为炮制者用“SB”、“250”作为病毒名称,就有恶作剧甚至挑战公众智商的嫌疑。但是,更多网友在看到这条谣言时,根本没有注意病毒名称,只关注到“病毒”、“酸菜鱼”、“感染”、“死亡”等字眼,头脑一热,迅速转发。谣言至今仍在不断扩散,恐怕是炮制谣言的人都没有想到的。
最不对症下药的秘方——瓜果打避孕药来催熟
谣言:
有传言称,带小黄花的黄瓜是用避孕药催熟的。无独有偶,去年葡萄上市季节,一位葡萄种植户声称,现在的无籽葡萄都是蘸了避孕药培育出来的,不给自己孩子吃,吃了对身体有害。
真相:
专家表示,用避孕药培育植物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是愚昧的谣言。避孕药本质上是动物激素,它只有在进入人体后,才能被人体的响应识别机制所识别,进而调节体内各项生理指标,达到降低受孕效果的目的。简单来说,作为动物激素的避孕药,对植物根本不会起任何作用。
最“致命”的搭配——A+B有毒,致癌又致命?
谣言:
桃子和西瓜不能同食、黄瓜和番茄不能同食、蘑菇和小米不能同食、蘑菇和茄子不能同食、牛奶和榴莲不能同食……诸如此类的食物相克搭配不胜枚举。
真相:
食物相克论早就被批判多年了,现在营养主流观点都没有食物相克之说。早在80年之前,中国老一代营养学家就做过诸如柿子和酒,大葱与蜂蜜等食物搭配的试验,证明对健康人而言,根本不存在食物相克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食物吃了后的身体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系,例如胃肠功能脆弱的人吃螃蟹、冰镇西瓜等,确实容易腹泻。总之,对于此类谣言,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是最重要的。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