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草:行医行善践行医者仁心

温州网 2017-10-28 09:43:28

 

 温州网讯 在洞头,有一位普通乡村医生叫王珏,他坚守海岛28年,救死扶伤,救人无数。谁也不曾想到,他就是被媒体和社会各界一直寻找的“兰小草”。

  2002年11月17日,一位化名“兰小草”的青年人到温州晚报送来2万元“星雨心愿”善款。此后每年这个时间,兰小草的2万元善款都会如约而至。每次他都来去匆匆,埋名“隐善”,坚持了15年。

  兰小草的事迹引起了全国各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先后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动温州十大人物”、“2014腾讯·大浙网十大年度人物”等,但每次表彰大会都不见他的身影,多少人想追踪他的真实身份均无果。

  随着他病逝,这个隐藏了十五年的“谜底”终于揭开。这位温州道德楷模是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卫生室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真名叫王珏。

  日前,记者跟随市卫计委、洞头区卫计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家乡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探寻他毕生奉献的踪迹。□晚报记者陈琼

  他的病人说:如果能医治好他要我做什么都愿意

  王珏的祖父王阿华和父亲王成中均是大门当地老中医,他从小耳濡目染,遵循“乐善好施,治病救人”的家风家训,继承家传技艺,长大后成为了当地一位“中医手艺人”。1990年,王珏带着家人从洞头元觉移居到大门,来到这个偏远海岛小镇上开了一家诊所。

  几十年来,王珏的医术和医德在当地有口皆碑。他像在QQ签名上所写的“用最短的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那样,全心全意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百姓的健康。他行医从不考虑个人利益,不畏惧风险,多次面对命悬一线的病人和很多人“善意”的提醒,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能见死不救!”

  今年88岁的林竹迪老人清楚地记得七年前的清明节。她躺在床上手脚冰凉,舌头坚硬说不出话来,整个人不停地抽搐。她在儿女耳边费力地挤出一句话:“这次我恐怕是不行了,你们帮我准备后事吧。”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给王珏打了一个电话。当时有人提醒王珏:“阿婆都这样了你还敢治吗?你考虑清楚啊。”“我不能见死不救!”王珏简单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背起药箱出门了。

  他仔细给林阿婆做检查,发现阿婆意识清楚,就说:“阿婆,放心,你还有救!”他给阿婆挂上药水,并用针不停地刺激穴位疏通脉络,从下午一直折腾到夜里十点,阿婆居然慢慢缓过神来。他建议家属次日带阿婆去大医院检查,说阿婆很可能得了肾病,他说阿婆虽然81岁了,但是身体状态不错,建议做手术。如今七年过去了,林阿婆还依然健康的。

  林阿婆的女儿朱月妹说:“没有王医生的话,我妈妈早就没命了,他医治好了别人,自己却走了……”林阿婆流着泪说:“如果有办法医治他,要我做什么都愿意!”

  有一年,村里的林阿娥老人来看病,刚到门口就站着不动没了反应。大家赶紧把老人抬到床上躺下,老人的儿子赶来后说要把老人送大医院。这时王珏却说:“别慌,阿婆这情况我知道,是脑供血不足,我有办法医治。”有人提醒他:“送大医院吧,出什么事跟你没任何关系,如果你救不了,麻烦就大了。”但王珏还是那句话:“我不能见死不救!”直到晚上10点,在他不懈努力的医治下,阿婆逐渐恢复神智,能说会动。

  大门当地人常常这么夸王珏,说他医术精湛:王珏王珏,用了他的药就会有感“觉”。王珏擅长“挑痧”,他看病有个习惯,中西医结合,尤其用中医“挑痧”,效果很好。

  平日里他出门习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不管在哪里,只要有需要他就挺身而出。2006年,洞头灵霓大堤通车,现场人山人海,天气非常炎热,一位妇女突然中暑晕倒在地。周围的人吓坏了,乱成一团,正在现场的王珏冲上前:“别慌别怕,我来看看。”他连忙取出药包里的针给她放痧,不一会工夫,妇女就苏醒了。大家纷纷询问他的名字和住处,王珏只回答一句:“我就是个洞头人!”

  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大门黄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院长郑祥财和张荣桃、袁连香两位老人赶到元觉,慰问王珏的家属。对于王珏的突然离去,照料中心的老人们非常痛心:“多好的人啊,说走就走了……”院长郑祥财告诉记者,照料中心住着的十多位老人都是孤寡老人,有些身体还有病残。十多年来,王珏给他们看病分文不取,还免费送药。他一直牵挂着这里的老人,每逢节日就为老人们摆酒送礼送红包,儿子王子震考上大学,也不忘摆上一桌请老人们吃。平时,王珏夫妇也经常会送来些生活用品和食品。有一年天气特别冷,他们还给每位老人配送了围巾、暖手袋、棉袜等保暖物品。他发自内心对老人的关爱和帮助,弥补了这群孤寡老人无儿无女的空虚和孤独。

  漫漫行医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记者采访的时候,一路上无数人都在讲述着王珏行医行善的故事。王珏一直在用生命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身体力行诠释“医者仁心”,无怨无悔坚守海岛小镇28年。

  他的同事说:

  他虽然走了

  但我一生都忘不了他

  大门当地人朱小萍和王珏夫妇共事了十几年,他们一起打理诊所。“作为医生,他尽职尽责的态度超越了很多人;作为普通人,他的善心善行也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朱小萍说:他的好,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朱小萍说,王珏行医的口碑在大门镇是极好的,所以平时门诊的病人非常多,经常忙得连午饭也顾不上吃。因为来看病的大多都是老人,行动比较缓慢,上厕所都是王珏亲自背到卫生间的。有从乐清等地赶来的病患,在诊所一待就是一天,王珏夫妇都会烧饭给他们吃。遇到穷苦的人,他就免费帮人看病免费送药,甚至还塞点钱给别人。“他一掏都是几百元,从来没看过他给十元二十元的。”朱小萍说,当地困难的人找他看病,还有流浪汉,他非但不拒绝,还很热心肠。

  有时候没看到王珏在门诊,朱小萍就知道他肯定又去做好事了。村里的大巴车经常在王珏的门诊室前停靠,看到有老人挑着重担或有需要帮忙的,王珏都会上前帮忙。

  有一次王珏突然外出,大家到处找不到他。过了半个多小时,王珏回来了,才知道他帮一位老人挑东西到岙底山上。朱小萍有些抱怨:“门诊这么忙,你还有工夫帮人家挑担。”王珏却说:“这么重的担子,老人怎么挑得动?我们帮忙挑一下很方便,再说也没耽误多少时间。”对于王珏的所作所为,朱小萍不能理解的时候常开玩笑:“王珏,你是雷锋精神!”每回王珏都说:“哪里,我比雷锋差远了!”

  有一次,王珏让朱小萍一起去永嘉的一个偏僻山村帮忙,朱小萍没有去,也不知道王珏去那个地方干什么。后来有一次,朱小萍看他很疲惫,就劝他多休息:“为什么这么累了还干?赚钱对你那么重要吗?”王珏说:“你不知道我身上的重担。”当时,朱小萍猜测王珏有在默默捐款行善。但是她怎么也没想到,“兰小草”就是他。

  王珏病后,朱小萍去看望,她说:“你现在放下一切安心养病,不要担心别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想到王珏这样回答她:“我知道,但我还有任务没有完成。”朱小萍问他还有什么任务?王珏没有说。“我也是后来看到温州晚报才知道的。王珏这个人虽然走了,但是我一生都忘不了他。”朱小萍说。

  他的家人说:

  他乐观坚强

  心中总是想着别人

  一位来自江西的妇女在大门收废品,得知王珏生病便四处打听他的去向:“我想看望王医生,报答他的恩情。”原来,王珏经常把诊所里的废品收藏起来免费送给她,有一回中午,王珏得知她还没吃饭,就骑车去街上煮了一碗排骨面,还搬来凳子让她坐下慢慢吃。虽是小事,却令这位妇女难忘。

  十多年前,王珏就患有肝炎、肝硬化,妻子侯海平每天都会为他熬中药,但王珏经常顾不上自己。今年7月,王珏参加了儿子王子震的毕业典礼,大家看他脸色很不好看,就带他去上海检查,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他只有两个月的生命了,但是看他乐观坚强的样子,根本不像是个病人。他还经常宽慰来看望他的人,说自己会好起来的。就是躺在病床上浑身无力,也不忘叫儿子替他跟护士说声“谢谢”。

  王子震说,爸爸心里总想着别人,自己却从来不讲究。妈妈每次给他买新衣服,他就心疼:“不要浪费这钱,省下来帮助别人多好!”在王子震印象中,爸爸喜欢跟病人聊天,经常说:跟病人多聊聊,病人就能好三分。因为心中总想着如何治好病人,王珏对医学的研究如痴如醉。王子震经常半夜起来,发现爸爸房间总是开着台灯。王子震说,自己后来在医学报道上看到的很多治疗方法,爸爸早些年都有在钻研和使用。

  侯海平说,王珏不抽烟不喝酒,平时非常节俭。他对病人很有耐心,只要病人有需要,不管刮风下雨都随叫随到。夜里有急诊,他都立马起床去看病。有一个下雪的夜里,连续几个急诊,王珏反反复复起来好几次,被窝冷了好几回,他都无怨言。生病后回到老家元觉,王珏的心里还天天牵挂着病人,说盼望自己好起来继续给大家看病。很多不知情的病人还都辗转来到元觉找他看病,虽然身体很虚弱,但他依然在家人的搀扶下,帮病人把脉开方。

  连日来,王珏医生的事迹感动着我市广大医务工作者。10月24日,温州市卫计委主任程锦国、副主任陈乐慧等一行来到王珏家中看望其家属,并代表市卫计委送上慰问金。同时,市卫计委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向王珏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信念、扎根基层的优秀品质,学习他的医者仁心、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学习他精益求精、敬业笃行的“工匠精神”。

下载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