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在身边丨胸怀赤子之心,嘉兴港里写春秋
践行者·画像
姓名:张益平
职业: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副主任
个人荣誉:嘉兴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
践行感言:我没什么丰功伟绩,就是工作比别人认真点,心里老是惦记着港口。
你见过凌晨两点半嘉兴港乍浦港区的灯火吗?一条条栈道如巨蛇般伸向大海,码头上宛如白昼,货运川流,在张益平的指挥下,散装煤炭通过传送带送入一个个集装箱。
你吹过40℃高温下乍浦港区的海风吗?热浪翻涌的空气中带着咸味,一架架钢铁“巨兽”也散发着太阳的热量,张益平走在毫无遮挡的日头下,挨个检查设备。
2017年6月,当有着25年党龄的张益平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时,他已在这里度过了22年春秋。从库场队、机械队、调度室、集装箱作业队,到如今的杂货作业队,张益平捧着一颗赤子之心而来,处处留下深深足迹。
践行者·故事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办公桌擦得一尘不染,电脑前摆着厚厚一摞“嘉兴港务昼夜装卸作业计划表”,显眼处有一份“安全检查表”;台签下压着一张A4纸,上面有手写的月度工作安排,用“0.5天、1天、2天、2.5天”的时间单位累积出了30天的工作内容。
2017年7月28日中午11点半,开完会,张益平回到办公室,身上穿着一件安全反光背心,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他没顾上吃饭,拿上两个安全帽,便喊上生产主管翁健发一同去了外海码头。为了避高温,工人下午要休息,张益平想趁中午检查一下设备情况。
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最高气温36℃,外海码头D4泊位上空荡荡的,太阳直射下温度更高,张益平很快发现一台门机在使用后没有移回轨道,他立即指挥翁健发安排工人将设备归位。
“现在风平浪静,但如果遇到强阵风,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张益平说。从外海到内河,从通道到堆场,张益平每天都要走好几趟。“跟着张队长干,就一个字,累!”翁健发扮了个鬼脸,小声对记者说。
抱怨归抱怨,其实翁健发挺理解张益平,“整个杂货作业队380多人,主要是一线工人,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平时都是十几吨的重型设备作业,人碰上去就是‘鸡蛋碰石头’,他肩上的担子重啊!”
按照港口货物划分,集装箱以外都属于杂货,包括散货、件杂货、煤炭、油品等,占港口全年吞吐量的近70%。杂货作业队人员多、工作杂,作为队长,张益平方方面面都要抓,但最重要的是生产安全,他常说“安全生产‘100-1=0’”。
张益平根据各种安全隐患牵头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每个人都要按班组安全手册来执行,但最重要的现场监管落实,安全生产涉及面太广,比如海陆通道如果铺设不到位,工人就可能掉海里。”
喉咙永远是沙哑的
“熟悉张队长的人都知道,他的喉咙永远是沙哑的。”杂货作业队副队长黄卫球说,“他平时不太发脾气,但只要在工作中发现任何瑕疵,脸就沉下来了,码头风大,机器声音大,他嗓门就跟着大起来了。”
在杂货作业队三楼的调度计划监管室,有15个大屏幕,监控着外海、内河码头及堆场的作业情况,屏幕前有一张小会议桌,这是张益平每天开晨会的地方。
张益平家住嘉兴市区,距离港口几十公里,但每天早晨7点半,他必然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梳理当天工作后,便召集班组长开晨会。
晨会之后,张益平开始为各条生产线的调度、监管而忙碌,“他心里记挂的事太多,加班是常事,有时工人值班,凌晨一两点,电话铃响,肯定是他打电话来询问生产情况。”黄卫球说。
基于环保和减少货物损耗考虑,乍浦港区从2015年开始将大宗散货装进集装箱运输,这项类似“打包快递”的创新性作业被称为“散改集”,这个重担交给了张益平。
“那段日子,为了‘散改集’,张队长没日没夜。”黄卫球说,“最后,他硬是把一辆闲置的装载机进行技术改造,变成了一辆可移动的皮带机,然后通过皮带机将散货装入集装箱,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016年5月,“散改集”改造升级,上了新设备,在磨合期常常出现问题,有时候,张益平晚上10点才到家,凌晨时港口一个电话,说机器运行不畅,张益平二话不说,马上回港。“其实我在家里也睡不安稳,集装箱竖起来有6米高,工人登高作业,我放心不下。”张益平说。
整个“散改集”升级用了整整3个月,装箱作业效率从原来的每小时8箱提升到了每小时12箱,张益平功不可没。这些年来,张益平的岗位不断变化,但在这24小时运转的港口,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酷暑,总能在半夜看到他的身影。
那是2011年的一个寒冬,内河水位下降,一艘700吨位的货轮半途搁浅,导致整条航道严重堵塞,其他船只进不来、出不去,当时张益平任调度室主任,他凌晨1点多接到电话,立即赶往现场,“黑压压的货船堵了一大片。”张益平立即组织内河船舶搬运船中货物,使船只平衡后,然后组织船只“前顶后拖”……等整个疏通行动结束,天已大亮。
杂货作业队堆放料班班长顾永刚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在集装箱作业队时就和张益平共事,他记得很清楚,“2012年,乍浦至东洲内河集装箱航线开通,首航当天,从上午开始做准备,一直到首航成功,他离开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遇上这种事,张队长永远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
旗帜是永远不褪色的
安徽小伙刘勇军是杂货作业队流机班长,在港口工作了10年,他平时和同事们说起张益平,既不称“队长”,也不称“领导”,而是一口一个“咱们劳模”,“咱们劳模‘火眼金睛’,他平时又不开叉车,但我工作中出现啥问题,他一看一个准。”
其实,刘勇军表现也不赖,他在2016年全市叉车技能大赛中夺得第一名,还创下了用他命名的“勇军操作法”,“向咱们劳模学习呗,他也是从最基层干起的。”
1995年3月,张益平从海军航空兵部队退伍,来到乍浦港区,从一个理货员到库场队副队长、队长,再到机械队队长、调度室主任、集装箱作业队队长,如今管理着港口人员最多的杂货作业队,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从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到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如今的张益平是乍浦港区的一面旗帜,这一点不言而喻。
在张益平憨厚的外表下,其实透着股聪明劲,说起这个话题,顾永刚打心眼里佩服这个“老战友”。
2012年,乍浦港区内河航线刚开通时,装卸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船舱一侧装箱后,另一侧出现倾斜,无法继续装箱,张益平凭借多年经验,果断提出了用砝码箱进行配重,这个“曹冲称象”的好方法让航线从此顺利运转。
2013年,集装箱码头上线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TOS系统,张益平迅速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让新系统上线后一周便达到原有工作效率,而按系统开发公司此前预计,达到这种状态至少需要一个月。
20多年来,在张益平亲眼见证下,这个港口从一个肩挑手扛的地方小港发展成了如今以机械化、数控化为主的国际大港,“心里真的挺自豪的。”张益平说,“我刚来港口工作时,每年的吞吐量只有60多万吨,如今的变化翻天覆地。”
2008年,嘉兴港与宁波港建立合作关系,此后发展迅猛,年吞吐量从600多万吨攀升到2016年的3800多万吨,集装箱从3.7万标箱上升到2016年110万标箱。
港口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张益平的日益忙碌。作为张益平的“左膀右臂”,副队长黄卫球内心里挺心疼这个老哥们,“家里顾不上,有病也拖着。”
2014年,张益平便被查出患有肾上腺疾病,身体一直处于“低钾”状态,发病时毫无前兆,手脚无力,连扣纽扣都不行。在单位时,他随身带着补钾药,感到无力时就吃一片,直到2017年2月,病情越发严重,他才到医院做了肾上腺切除手术。
“他在住院时就常给我们打电话,问码头的事,出院没几天,就来上班了,劝都劝不住。”黄卫球说,“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就说,做事情就要做好嘛!”
践行者·点ZAN
他那颗爱岗敬业的心是骨子里的
丁送平(嘉兴市乍浦港口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始终对工作一丝不苟,总是能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彭晓棣(嘉兴市乍浦港口经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他那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汪锦绣(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编委、采访中心主任):我们记者采访时深深感受到,他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荣誉不自满,从他的身上能够感受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奉献和担当。
顾永刚(嘉兴市乍浦港口经营有限公司杂货作业队堆放料班班长):别看他头上这么多荣誉,但我看他和原来没什么两样,他那颗爱岗敬业的心是骨子里的。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