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真务实中寻求农村改革的“温州答案”

温州网 2018-09-26 08:16:28

  温州网讯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温州农村改革发展之路,总结40年温州农村的探索实践,不仅有力推动温州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鲜活样本,为乡村振兴提供“温州答案”。

  比如1956年出现在温州永嘉的燎原社,推行“包工包产”改革,比起安徽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搞承包,早了整整22年。尽管这场土地承包耕作试验仅仅持续了10个月就因遭到批判而夭折,但温州农村和温州农民敢想敢干、敢做敢为的精神,却从这场变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燎原社也因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温州的创新创业者。

  “包产到户”的探索,是对温州人大胆创新精神的最好佐证,也是留给后来者的一笔精神财富。

  思想解放一步

  发展超前一步

  1955年前后,以高级合作社为标志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瓯越大地上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扭转高级社存在的弊端,套用“包工包产”思路的社员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在燎原社启动。通过实行包产到户制度,农民的责任心被激发出来,燎原社当年的双季连作稻均获丰收,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0公斤和350公斤,比当时的平均水平高了30%。

  先行先试难免会碰禁区、触暗礁,轰轰烈烈的“包产到户”,持续了10个月就因遭到批判而夭折。

  直到198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包干、包产、包工到户“不是分田单干”,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业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农村推行改革后,温州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却进一步突出,约有150万劳动力需转移到其他行业。针对这种情况,温州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发挥温州发展家庭工商业的传统优势,破除了长期以来不准农民务工经商的旧框框,放手发动群众,大搞非农业的商品生产,并提倡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一起上。1983年底,温州农村形成十大专业市场(产销基地),温州形成农村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号称“十万大军”的供销员“三位一体”结构。

  这一时期,温州农村改革发展的创新举措,成功促进了温州模式的初创和起步,为温州农村经济初步完成资金积累和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同时,敢为人先的精神,成就了此后诸多的全国第一:第一座农民城;第一批农村专业市场;第一份私营企业地方性法规;第一个私人跨国农业公司(美国康龙集团公司);第一个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试点县(瑞安)……

  温州农村为全国农村改革开创了许多历史先河,同时为自身发展带来了领先一步的先机。这些实践也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就超前一步。

  农民群众是最富于创造的力量

  在燎原社包产到户之后,温州农村改革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

  1985年,上海《解放日报》头版以《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为题,报道了温州农村改革初期阶段家庭工业发展,并第一次提出“温州模式”概念。由此,温州农村改革在全国形成了第一次热潮。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列为全国首批13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而从1984年到1988年,温州有6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100万温州人相继走出温州,走向全国,以小资本呈现出大辐射的效应。

  1993年至2002年,温州实施了二次创业发展战略,探索如何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初次崛起阶段的“一村一品”开始孕育形成块状经济,如服装、低压电器、眼镜等,这是温州模式的创新提高期。

  2000年以后,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温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于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通盘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按照浙江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的决策。一时间,村庄综合整治、康庄工程、“三位一体”农村合作体系建设试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措施强力推进。从2011年至2018年,温州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各项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位一体”合作体系试验成效明显,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大拆大整势如破竹,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始实施,温州农村迎来了新常态下有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这些一步一个脚印的温州农村改革发展历程,依靠的是数百万敢闯敢试温州农民的创新创业。而温州始终把农村改革出发点瞄准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上,如通过承包地确权固化保障农民承包权益和财产权能,通过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明晰农民产权关系和份额。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农民的自主权利放在制定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才能让温州农民保持旺盛和持久活力。

  坚持市场化激活要素流动

  2011年底,温州再一次获批成为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具体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项目。根据工作部署,温州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以“确权、赋权、活权”为主线,加快实现“产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基本构建了从农地到集体资产完整性、清晰化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和产权价值实现体系。

  去年,永嘉县瓯北街道新桥村新桥大厦二楼商业用房6年租赁权,在淘宝网上实行网拍,经过49轮竞价,最后成交的首年租金价格为161.6万元,比起拍价75万元溢价113.7%。这种创新引入的网络拍卖交易方式,成功点燃了当地农村资产交易热度。

  作为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项目,温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总体进展良好,原定目标和任务基本顺利完成,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尤其在改革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组建。发展至今,乐清、永嘉、鹿城三地先后获批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试点县。

  以市场化机制优化要素配置,是温州模式中的“点睛一笔”,同样在温州农村改革中,坚持市场化为导向机制也成为温州的“拿手好戏”,因而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从2011年开始,市委1号文件对温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指导,在各项改革任务推进上,都出台了统一的实施意见和制度框架。比如,温州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最根本的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最核心的是要素无障碍流动和市场化配置,主要内容是实行“三分三改”。

  40年来,随着农村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温州着力构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上,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之间的发展关联度加大。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2018年是温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农村发展的新起点。年初,《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出台,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规划火热出炉,而涵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六千六万”行动也随之展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将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其根本还是要靠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专家点评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蒋伟峰

  温州,这个敢为天下先的地方,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创造了“包工包产”“农民城”“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等一个个成功的改革经验,绽放了温州模式无穷的改革魅力。回顾总结温州农村改革经验,最本质的一条就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沿着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温州如何再创奇迹、再铸辉煌,持续提供鲜活经验,无疑万众瞩目。推出这组寻找农村改革温州答案的文章,是应时之作,十分必要,蕴含深意。新一轮农村改革要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主线,不断优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全面助推乡村高质量振兴。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任玉明

  改革开放40年,温州农村改革成就令人瞩目。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民主体,牢牢把握市场取向,走出了一条独具温州地域特色的农村改革之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转型发展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新时代农村加快发展的“集结号”,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砥砺前行,坚定扛起“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全力培育打造农村改革发展的“温州经验”和“温州样板”,为我市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保驾护航。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沙默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