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博士对中国方言情有独钟 现在还要研究温州话
温州网讯 2月21日晚上7时,在市区黎明西路无料书铺,来自美国的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欧迈珂以普通话主讲主题为《当代中国语言研究:潮流与挑战》的讲座,吸引了全市40多名语言学爱好者。
他对没有文字系统的地方方言情有独钟
讲座开始前,书铺小剧场已经座无虚席,有学生,也有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更多的是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爱好者。大家纷纷对主讲人洋博士关于当代中国的语言,特别是地方方言的研究表现出好奇。
讲座中,一身休闲装、戴着眼镜的欧迈珂用普通话介绍了他对中国地方方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地方方言的使用情况、当地人对方言的态度以及方言音调、发音方面的理论性研究。欧迈珂以他的博士论文《云南大理白语》课题,来介绍方言白语的发展规律。他曾经在云南生活2年,主要是在昆明和大理研究该地方言白语的发展情况,他说:“虽然大理有人口200多万,但是会说白语的人很少。当地90%的人说汉语,只有10%会说白语。而白语也会因地方而有所差异,有的白语发音有6个音调,有的却有8个,一般在6到8个之间,彼此间有的可以互通,有的却不可以。”
欧迈珂还研究过彝语、上海地方方言等。他表示,他研究方言主要是从音系学和社会学方面入手,大部分研究的方言都有发音、音调系统,但是却没有文字系统,缺乏载体,濒临消失。
欧迈珂还介绍了他研究地方方言的一些方法。
在互动环节,一些现场听众表达了对欧迈珂讲座的感受。一位语言学研究学者说:“作为美国人,您的普通话说得很好,讲得很明白。同时,您对中国语言的研究如此深入,我感到很钦佩,感谢您的分享,对我很有启示和帮助,希望你能继续您的研究。”也有听众现场提问,地方方言是地方流通的特殊语言,象征地方文化,但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逐渐因为各种局限而濒临淘汰,为了保护而保护,最终的结果也无法逆转历史的脚步。欧迈珂回答:“某些语言的消失是社会的选择,面对这种事,应该顺其自然。作为语言学研究者,应该做的是客观地记录下这种语言,留下该语言的文字记载,不至于让它在历史中消亡。”
美国温商的温州话让他产生浓厚兴趣
讲座前,欧迈珂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欧迈珂说,他对语言很感兴趣,大学本科的专业就是汉语,之所以汉语说得好,是因为学习了15年。他对当代中国语言的研究、地方方言的研究,源于他本科时的一位老师,他非常喜欢那位老师的课,因为那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就是当代中国语言的研究,所以他也选择了攻读这方面的博士。
欧迈珂表示,他第一次来中国是2007年,目前已经在中国生活学习了近5年,去过云南昆明、大理,还在重庆生活过。现在来到了温州,在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任职讲师,主要是教英语、英文写作以及相关语言学课程,例如社会语言学。他很早就接触过温州方言,他在美国新泽西长大,曾经在布鲁克林生活了好几年,当时在布鲁克林生活的华侨很多是温州人,当地很多小吃店的老板也是温州人,他在那时就听过温州方言,对这种发音奇特的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次来到温州肯恩大学任职后,他将在温州长时间生活,为了加深对温州以及温州文化的了解,让自己更加适应温州的生活,同时也是满足自己对温州方言的好奇心,他打算对温州方言进行深入研究。
谈及温州方言和以前他研究过的地方方言的区别时,欧迈珂表示,由于温州方言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区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后方能揭示,但目前来说,最大的区别是发音音调上,差异很大。接下来会开展温州方言的具体研究,要从社会语言学方面开始,比如温州人平时喜欢用普通话还是温州话,哪些场合使用哪种语言比较频繁,等等。
作为研究中国语言的洋博士,在欧迈珂眼中,中西方语言虽然差异看似很大,却存在一定的共通,“语言学研究一般都是‘求同存异’,寻求彼此关联的地方。”他说,中西方语言在语法和语音系统上有很多共同点,例如发音中都由辅音、元音组成,文字系统中都有名词、动词、宾语、主语等。
据悉,此次由欧迈珂主讲的《有识之谈》线下分享活动,是今年由温州市社科联指导,温州民间智库促进会联合无料书铺共同推出的米利都讲坛子活动。
据了解,温州民间智库促进会成立于2015年6月7日,是全国首个以“民间智库”为名的社会协会组织,由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民间智库项目孵化而来。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