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陆续签约挂牌 “最强大脑”驱动温州科创发展
温州网讯 温州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和国家自创区建设方面又有喜讯。在昨天举行的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副市长汪驰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会议报告过去一年全市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条例”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显示,去年以来,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我市签约挂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创历史新高。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月内形成规划初稿
去年,温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市将重点打造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这一自创区核心亮点区块。这个核心亮点区块建设进展如何,这次会议也透露了进展。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将按照“生态创廊、产城融合”的总体定位,构建“一芯一环两城四片区多支点”空间布局,争取将科创走廊打造成为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形成与G60科创走廊相呼应、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科创新高地。目前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正在加速编制,将于4月底形成初稿。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需要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撑。去年以来,温州加快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步伐,其中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今年3月注册成立,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今年将陆续签约挂牌。青山瑞浦新能源、威马集团等企业研发中心也已经投入使用。
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创历史新高
我市科技企业的培育长势喜人。报告显示,2018年温州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02家,均创历史新高;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305家,同比增长36%,总数居全省第3位,其中规上企业为1065家,同比增长33%;入选首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申报第二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2家。
我市计划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同时,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去年,全市创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3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0家,累计数量达到111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全市规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增长2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5%。
精简各类评估、检查活动,为科研人员“减负”
温州将为科技工作者打造最优科创环境。报告提出,温州将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
除了落实上级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自主权有关政策外,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主动探索、先行先试,释放科研人员活力。包括精简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规定,减少科研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彻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尝试扩大高校在绩效工资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横向项目管理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等新路径,激活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力。
温州在探索技术产权证券化方面已经迈出步伐。温州已提出谋划建设中国(浙江)技术产权交易所,目前已形成初步设计方案,首次提出技术产权证券化、应用区块链技术、引导温商资本投向技术创新等新思路。下一步将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获批筹建。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吕进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