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愿景眼看变为现实 永嘉红星社区依托红色文化求“三赢”

愿景眼看变为现实 永嘉红星社区依托红色文化求“三赢”

温州网 2019-06-21 11:08:19

  温州网讯 从温州市区出发,驾车途经诸永高速、岩表线,约80分钟即可到达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在地的永嘉县岩头镇红星社区。近日,“增强‘四力’温州革命老区行”记者釆访团走访红星社区,领略革命老区新变化。

  老区盼补齐配套设施短板

  “这里正在建设红十三军红色教育基地,现在有的路段还坑坑洼洼,看起来有点乱,几个月后你们再来,肯定焕然一新。”在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军史义务解说员胡方松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胡方松的父亲曾当过红十三军历史的义务解说员,做了上千场解说,传播红军精神。而胡方松成为父亲的接班人,不仅在学校培养了8名军史解说员,自己还抽时间为客人解说。

  据介绍,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成立时,便将军部设在现五星社区(原五涑鸟村)。这里山水环绕,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红十三军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

  今年5月组建的红星社区由原五上村、五下村、岭根村、南垟村、林山村、下宅村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它是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群所在地。这个旧址群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来参观学习的客人不少,仅去年登记的团队参观人数就有6万多人次。”岩头镇常务副镇长吕巧锋坦言,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全国都有了名气,但没有给当地带来多少的经济收入。因为参观不收门票,旅客逗留时间一般只有四五十分钟。参观完了,他们大多去往附近景点或农家乐,消费也随之流失,其主要原因是配套设施跟不上。“依托红色文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培训等旅游项目,革命老区才有新发展。”

  红军小镇上马带来新机遇

  站在通往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的红军桥上,只见桥两旁换上了新护栏,沿溪而建的一排民房外墙粉刷一新,烘托出一颗颗鲜红的五星,令人眼前一亮。

  去年,红十三军红色旅游景区被纳入省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重要景区景点名录,浙南红军小镇项目随之启动,该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是温州市西部休闲产业带市级重点项目,也是岩头镇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核心项目。

  去年8月份,红十三军红色教育基地、通景公路改建工程、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项目同时启动。

  “红十三军红色教育基地有望今年10月试运营,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吕巧锋介绍,在建的红色教育基地主体工程目前已结顶,正进行内部装修、展馆布置和室外广场、停车场建设;民居外立面及景观带工程已完成90%;生活污水处理及“上改下”等基础工程已完成80%;通景公路改建工程年底前完工。建成后的红色教育基地可日接待培训学员1200人次,留宿学员200人次。

  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新机遇。红星社区居民胡建旺原先在北京做生意,不久前回家投资开了一家“农家乐”。拿他的话来说,随着今后游客增多,这里的人气会越来越旺。

  在五星社区原下宅村,手指远处一片绿田,种植户胡益新说,现在他种植了2亩猕猴桃,每亩年收入1.5万元左右,明年种植面积准备扩大至10亩。“红军小镇落成后,社区环境会越来越好,游客也会越来越多。届时可开展游客釆摘猕猴桃等活动,观光农业大有盼头。”谈起愿景,胡益新语调坚定而兴奋。

  对于未来,吕巧锋说,依托浙南红军小镇,开拓红星社区造血路径,达到扶贫、集体经济和乡村旅游“三赢”目标,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来源:温州都市报

  记者:汪麟康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