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擎起民族团结的旗帜

2019-07-29 15:34:40

  7月下旬,记者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广场。青青草坪上,3块“结盟石”岿然伫立,似乎在诉说“彼此愿永结弟兄,肝胆相照,团结如一,永不反悔”的铮铮誓言。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到达凉山,决定经冕宁过大渡河,北上与红四军会合。而此时的红军几乎陷入了与太平天国石达开一样的绝境:前有截击,后有追兵。

  “红军穿越大凉山地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即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过越西县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另一条是小路,从泸沽过冕宁,经过大桥镇、拖乌,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在彝海结盟纪念馆里,解说员祝文娟指着“中央红军过冕宁路线图”介绍,“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定过冕宁、走小路。”

  “当时的凉山尚处在奴隶社会,加之国民党政府对彝族群众实施政治歧视、军事征剿、经济掠夺,因此他们比较排斥汉族人进入自己的领地。”冕宁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马嘿依姑告诉记者,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在刘伯承的率领下,来到彝族拖乌地区,遭到了当地彝族武装拦阻。

  红军并没有同彝族武装交火,而是通过翻译向他们喊话:“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从这里经过是借道北上抗日。”经过长时间交涉,刘伯承约定同彝族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见面。

  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见面了。小叶丹像过去见国民党官员那样要磕头,被刘伯承一把拉起。刘伯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表示红军和彝族同胞要做好朋友。

  小叶丹当即向刘伯承提议盟誓,刘伯承欣然应允。按照彝族礼仪,人们杀了一只大红公鸡,却没有找到酒。刘伯承说只要兄弟有诚意,就以水代酒。人们到彝海中舀上水来,杀鸡滴血入碗,刘伯承和小叶丹一饮而尽,对天盟誓结为兄弟。

  礼成,小叶丹和刘伯承重返大桥镇秉烛夜谈,刘伯承通宵向小叶丹谈革命,他把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赠给了小叶丹,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启明星升起来,红军又出发了。小叶丹派人为红军带路,红军后续部队和中央机关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迅速顺利通过彝区。

  几天后,波浪滚滚的大渡河边,毛泽东见到刘伯承后问:“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就说服了小叶丹?”刘伯承说:“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毛泽东又问:“你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刘伯承说:“那当然。彝人最讲义气,我诚心诚意,他才信任我们……”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彝海结盟不仅为红军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争取到宝贵的时间,还树立了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冕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发超说。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在彝海结盟纪念馆,陈列着一份红军总司令朱德签署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杨发超告诉记者:“这份布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也是红军首次提出‘长征’一词。”

  7月的彝海,湖水澄澈,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个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如今正焕发着无限生机,长征精神与强军兴军的时代步伐相互融合,鼓舞着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携手同行、阔步向前。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董晶亮 举报网络谣言和淫秽信息
拜尔口腔医院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