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尺规解考题 巧破“一体化”难与疑
如果定期给全国城市评选“十佳改革开放之星”,温州这个中国改革曾经的“尖子生”必定榜上有名。每一个改革潮涌、开放奋进的时刻,温州都能用“敢为人先”的禀赋和勤奋交出一份份高分答卷。
新时代又给出了新命题。今年6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温州被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展现新作为、续写温州创新史,共同助力长三角向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迈进?这不仅是一道政治的必答题、更是发展的必答题。面对一门全新的功课,温州不能有丝毫懈怠,不妨带上一套尺规器阔步入考场吧!
融入长三角,温州为了什么?用坚定立场的三角板作答。观大势,认识高度决定推进力度,谋全局,重视程度决定融入深度。放眼全球,北美四大经济圈、日本三大都市圈无出其右;立足国内,环渤海、珠三角城市群建设落子如飞;着眼当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城市和区域竞合发展的大趋势。从巩固和提升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到深度融入长三角,机遇从来都不是等出来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要认识到全面接轨长三角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创新、接轨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千载难逢的机遇、潜力无限的红利。如此,温州才能牢记改革初心、勇担开放使命,以主人翁的姿态有力推动、积极贡献。
推进一体化,温州要做什么?用锚定方位的量角器作答。要在一个不断升级的经济圈中成为重要担当,推进错位发展,精准的定位最为关键。市委市政府登高望远、审视自身,谋定了温州发展坐标,即“加快打造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携手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长三角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把准了这“五大定位”,也就把准了全面融入、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工作突破口、攻坚着力点,进一步厚植温州优势、提升温州地位,在高质量发展中跟上节拍,赢得一席之地。
逐梦经济圈,温州能凭什么?用划大辐射半径的圆规作答。上海的国际化发展独占鳌头,江苏的制造业基础根基深厚,浙江的互联网优势大有可为,安徽的创新群体势头强劲,“三省一市”尚且各有“比较优势”。融入长三角,更意味着每个城市都要亮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而偏居一隅的温州想要在“高手如云”的城市圈里增创优势、彰显特色,必须提升城市能级、扩大辐射范围,以此消弭地缘劣势。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温州手中至少可用三本“武功秘籍”:四通八达的大交通布局、广布世界的温商资源、先行先试的积极探索。用高铁速达、高速畅达、空港广达、海港运达的互联互通网络划大地理半径;让温商以及温州产业成为重要助力,与长三角城市紧密协作、互利共赢;以创新和实干不断推动国家级试点工作,为长三角发展带来鲜活的实践样本,一个更加创新、开放、多元的温州才是融入的最佳姿态。
共谋共发展,温州可学什么?用对标对表对齐的直尺作答。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也是补齐短板的过程,温州必须增强品质意识,对标先进城市。来自芜湖、嘉兴的“他山之石”,或可为温州提供参考思路:以G60科创走廊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芜湖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业协同发展,迅速成长为中国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之一;嘉兴抓住上海金融、科技、物流贸易海上运输中心南移的时机,在过去的十年里“借智”转型、“借力”升级,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毋庸置疑,善用核心城市之力“借梯”登高,有望破解温州“成长的烦恼”。近两年,温州就在积极接轨上海,两城“文旅资源互相赏,社保多卡互相刷,教育机构手拉手”,正在实现从“远亲”到“近邻”的转变。
十年寒窗苦,今朝试锋芒!开卷执笔的温州,正吸引着万千目光,凝聚着各方期待……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