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居家隔离的我,能做些什么?

居家隔离的我,能做些什么?

温州网 2020-02-10 10:50:18
居家隔离对跟多市民朋友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

  最近,不少在家自我隔离的人们已经解除隔离,他们在这14天里是怎么过来的?都会有哪些反应?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医生陈策回顾近期接待的线上或线下的咨询案例,发现居家隔离的市民朋友,普遍存在着一种恐慌的情绪,有不停地微信刷屏、浏览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有出现抱怨、愤怒、担心、焦虑情绪的;还有出现失眠、注意力难集中、心神疲惫症状的……

  居家隔离对跟多市民朋友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让自己少一些负性情绪,更为理性地对待当下的疫情,陈策医生有几点建议供市民朋友参考:

  适度地关注信息

  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比如“健康浙江”、“温州发布”“温州日报”、“健康温州”等权威媒体发布信息,少看微信群、朋友圈流传的未经证实的谣言、负面新闻。如果可以,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尤其是在睡觉前,不宜关注相关信息。

  平常心对待

  放下手机、活在当下

  一方面我们需要了解疾病的相关防护知识,比如《健康中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做到疫情做到“了然于胸”,了解病毒性质,传播途径,防护措施,进行科学、适度的个人及家人防护行动。另一方面,放下手机,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睡眠和饮食,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借着隔离的时间,可以读几本平常想读又没有时间读的书,也可以听听喜欢的音乐、练练字、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利用手机APP适度锻炼,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接纳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面对疫情和居家隔离,我们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会产生各种反应,我们要认识它们并学会和其相处。以上所有的反应均会使得我们感到痛苦和难受,但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感受都是我们对压力的反应,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并且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它们并不说明我们的脑子或身体出了问题,不要因为这些不舒适的感受而过于害怕和不接纳,从而导致紧张情绪的恶性循环,学会与这些症状和平共处、更不要强求自己没有情绪反应、完全做到不紧张。

  自我认知调整

  接纳隔离的处境

  隔离会使我们烦躁的心情,这是很自然的反应。我们的被隔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是与病毒抗争的必要措施,是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空狙击战作贡献!在被隔离的状态中,我们尤其是还要面对他人的有意回避和疏远,这可能让我们产生自己是“不祥的”、“令人讨厌的”等不恰当的羞耻感,但我们要理解,别人回避疏远的不是我们这个人,而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我们不要把我们自己和病毒划等号。

  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激活情感支持系统

  肺炎疫情恰逢春节特殊时期,大家在家隔离观察,闭门不出,可能会感到孤独;但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大家可以借此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开展一些家庭亲子活动;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尤其是亲子活动,刚好借着居家隔离的机会来弥补平常因为工作而落下的亲子时间,不过要注意是“心在一起”的有效陪伴哦,不是一边陪着孩子,一边盯着手机。

  适度运动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适度的运动,比如:太极、瑜伽、跳绳,家里有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的,还可以健走、跑步等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适度运动,不仅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起到很好的放松心情的作用,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要知道,当下免疫力可是预防病毒最好的良药哦。

  当然,如果自我调整存在困难的话,您也可以拿起手机拨打市七医的24小时在线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0577-88434567。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陈付瑛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