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90后“羊倌”的幸福创业路
“叮叮——”随着清脆的微信收款提示声,这两天,芙蓉镇筋竹村丰宁畜牧养殖场负责人孔繁长又卖出两只乌骨山羊,收入5000元。“看着它们越长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望着羊圈内玩闹的羊群,50多岁的孔繁长高兴地说。
“以前是简单的靠山吃山。”孔繁长指着农场前的山坡回忆,过去靠着传统放养的养殖模式,羊只能吃山背上的草,一到秋冬季节,羊总是饱一顿饿一顿,体态偏小,繁殖能力差,无法实现规模化养殖,销路也难以打开。靠养羊度日的他,生活一度捉襟见肘。
2016年,孔繁长跟着芙蓉镇西岙村的一名“年轻羊倌”,学到了用中药渣饲喂的圈养模式,羊群规模从原先的200只不到增至1000只,羊肉的品质也得到极大改善,年销售额从原先的十几万元一下子增至一百多万元,他也从一名散养户摇身一变,成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养殖场老板。
8月13日,烈日炎炎,在西岙村一栋干净敞亮的羊舍内,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孔繁长口中的“年轻羊倌”、芙蓉镇致富带头人——俞乐敏。这名年轻帅气、眉宇间透露着刚毅之气的90后小伙子正穿着蓝色工作服,一边吆喝一边挥舞着铲子,在羊群中投喂。
2009年,就读装潢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俞乐敏,无意间得知乐清的羊肉只有5%是本地自产自销。通过调查,他发现养殖户大多是小规模散养,而且年龄普遍偏大,缺乏科学创新技术。他便暗自下定决心:学习养殖技术,开农场。说服父母后,靠着一腔热血,俞乐敏毅然放弃了学业,背上行囊开始创业之路。
2010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江浙一带规模养殖山羊的养殖场。在杭州和金华等地的养殖场留下来当学徒,从扫羊圈、拌饲料喂羊开始学起。那段时间,他与羊群形影不离:白天,羊吃东西,他就蹲在旁边看;晚上羊睡觉了,他也搬把竹躺椅睡在旁边。后来,从羊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每一个声音,他都能知道它是饿了、冷了,还是准备生小羊了。好学的他又通过报考成人教育,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习专业知识。
一年后,俞乐敏带着一肚子“羊经”回到了家乡,开始筹备养殖场。最初,他买来了30只本地母羊和1只本地公羊,用所学技艺生产饲料,羊吃了不是流产率高就是容易瘤胃鼓起而死……短短几个月内,羊一只接一只夭折。面对困难,俞乐敏不甘心就这样草草收场。
事情在一副中药渣中出现了转机。他奶奶一次咳嗽后买了中药喝,煎完药后将药渣扔到了羊圈。想不到的是,羊竟吃掉了一大半。俞乐敏如获至宝,开始潜心研究中药渣:含有板蓝根的中药渣,羊食用后会得到清凉解毒的功效;以西洋参为主的保健类中药渣,则会提高羊群的免疫力。“羊是一种耐粗粮的动物,它能很好地把药渣吸收掉。我也询问了很多中医名医,中药经过煎煮后,药渣中所含的药性微乎其微。我们也曾把羊肉送到各个检测站去检测过,肉质完全合格。”俞乐敏查阅大量书籍,不断试验,终于研究出了羊饲料的发酵技术,经过处理后的中药渣,羊适口性很好,提高了成活率与繁衍率。
“吃中药渣饲料的羊与食草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所产出的羊粪内不含草籽,用到土壤里不会生长出杂草,因此羊粪受到铁皮石斛种植户和果农的欢迎,经常被一抢而光。这些年很多养殖户试图模仿中药渣养殖,但大多数没有成功,这成了我的独家秘方。”俞乐敏一边比划一边介绍,言行中透露出自信。
为了提升羊肉品质,他还引进了优质的进口波尔山羊和原先的本地山羊进行杂交,再加上特有的饲料,俞乐敏养殖场里的山羊成活率提高至90%,体态也比一般羊要大,羊肉在品质和销量上都远超其他羊,实现了羊存栏量1200只,年出栏量2000只,年利润突破了160万元,一下子吸引了孔繁长等周边养殖户前来“取经”。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起来才叫富。俞乐敏以“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将周边养羊散户聚集到一起,为他们提供自己引进的优质种畜,还将自己的饲料发酵技术与大家共享。通过开设讲座、上门走访等形式,传授自己所学的专业养羊知识。在他的指导下,芙蓉镇的羊肉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乐清本地羊的名气越来越大,养殖户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俞乐敏也因此荣获乐清市十佳创业青年等荣誉。“跟着阿敏养羊后,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我现在镇上买了商品房啦,干劲也越来越足。”孔繁长笑得合不拢嘴。
当初反对儿子做羊倌的父亲看着这一切,也默默地结束了在外的生意,回乡帮着儿子打理起了养殖场。有了父亲坚定的支持,以及众乡邻从观望、加入到帮助,90后“羊倌”俞乐敏和乡亲们养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谈及今后的打算,俞乐敏憧憬道:“乐清的农业养殖,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开拓创新。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殖业,也注册了‘俞羊家’商标,下一步将借助这一品牌,冲击中高端羊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