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
“浙南红都”别样红 平阳创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澎湃动力
温州网2021-06-09 10:35:00

温州网讯  肃穆群山讲不完跌宕起伏的峥嵘岁月,绿水长流道不尽革命先烈的辉煌史诗。

这里是“浙南红都”平阳县,浙江的武装斗争从这里起步,浙江的全境解放在这里结束。这里不仅有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足迹,有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师生的身影,更有曾山、刘英、粟裕、郑海啸等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的传奇。

在建党百年的特殊年份,我们回顾过往,为的是珍惜当下;我们直面未来,为的是将“红都”精神不断延续,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

红色故事

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在平阳的众多红色记忆中,“省一大”的胜利召开无疑是其中最亮的一笔,尽管硝烟散尽,但留在凤卧山头的感人故事,却历久弥新。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省一大”在平阳凤卧的冠尖与马头岗两个小山村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省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掀开了浙江党史新的一页。

将“省一大”选址于平阳凤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曾是红军挺进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也是抗战初期国统区内隐蔽的红色基地。这里的党组织与群众均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考验,党群关系血肉相连,再加上山路崎岖陡峭,鲜有人来往,因而相对比较隐蔽。

然而,来自全省各地的26名参会代表有的化装成商人,有的化身教师,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层层封锁线赶赴平阳。据林一心、谢廷斋等代表的回忆,1937年7月,来自金华、衢州、宁波、绍兴等地的7位代表,先是到达温州城内的秘密联络点,由秘密交通员带到码头,经由水路向平阳进发。但船开到半路,突然遇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几个巡逻兵,这时谢廷斋灵机一动,拿出了省抗日自卫队第六支队第一总队谍报室的“特务证”,巡逻兵以为是“自己人”,才很快放行,虚惊一场。

大会召开之前,时任省委书记的刘英,亲自把大会的安全保卫和后勤工作交给了时任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负责。当郑海啸根据省委特委要求,同当地农民郑永暖商量借用他的新楼作为会场时,这名读过私塾,思想进步,拥护革命的农民一口答应。1939年7月21日,“省一大”就在新楼召开。

“省一大”是在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在各地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当时,浙江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沦陷,共产党在国民党的统治区工作,国民党反共派更是多次伺机制造摩擦,因此提高警惕,保证浙江“省一大”会议安全召开格外重要。

为加强大会保密工作,“省一大”会议开至中途便从冠尖向马头岗转移,会址选在马头岗村党支部书记翁吉忠家的一幢九间暗阁楼式民房内,翁吉忠的母亲郑式还特地将自家的卧房让给刘英书记作办公室兼睡房。为保障大会代表饮食,平阳县委通过当地党支部组织采购物品,筹办后勤物资供应,当地党员分头购买粮食、肉类和部分蔬菜,凤卧群众开办的小商店则协助购买南北货和海产品,秘密送到县委机关。当地群众还从自家菜园挖出蔬菜,拿出自家粮食,以慰劳的名义赠送给大会,给会议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这些都促进“省一大”顺利召开。

“省一大会期长、规模大,但近在咫尺的国民党政府、军队、特务在事前事后均一无所知,这创造了浙江红色保卫史上的一个成功典范。”在谈到“省一大”的历史贡献时,浙江省委党校平阳分校教研室主任李海峰表示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浙江省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的代表大会,大会的召开使浙江党组织更加紧密,为赢得浙江抗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浙江党史一座不朽的丰碑。

红色传承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推动党史学习出新出彩

5月,平阳机关红心向党党建联盟赴“省一大”会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坚持红色领航,传递红色希望,创造红色幸福。

近几年来,平阳县委县政府在利用红色资源,做足红色文章方面,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县着力将“省一大”召开地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不仅获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发102次,更是通过紧扣“红”字做文章,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党旗飘飘迎东风,建党百年献礼红……”在昆阳镇石塘社区,温州市级非遗“平阳莲花”传承人叶来旺用熟悉的乡音“唱莲花”,为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特殊的党史宣讲。伴随着悦耳悠扬的牛筋琴声,新编的莲花鼓词《庆贺建党一百周年》,用平阳乡音方言娓娓道来,铿锵有力的韵律,抑扬顿挫的唱腔,一下子抓住了台下听众的心。

从党史专家集中宣讲,到红都后浪个性宣讲,再到草根名嘴互动宣讲,如今平阳的党史学习专题宣讲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党政机关形成“全覆盖”专题学习外,该县成立了20个名师工作室,进机关、进乡镇、进农村开展集中宣讲;打造“浙南红都后浪说”“90后”对话90后主题活动等特色品牌,组建80后90后青年宣讲百人团和两代党员对话挖掘平阳红色故事;融合“平阳木偶戏”“温州鼓词”“莲花落”等文艺形式的“红色记忆”宣讲队等,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与喜爱。

精神不灭,创新不止。为鲜活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平阳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平阳将载体创新作为推动党史学习不断深化的重要抓手,让学习教育更有“历史味”“平阳味”和“群众味”,该县不仅改造提升了郑明德纪念馆、郑海啸故居等一批重点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更创新推出了歌舞剧《浙·一抹中国红》、木偶戏《烽火雏鹰》、广播剧《红色故事馆》等一大批党史题材作品。

今年3月份,平阳正式启动建设“初心启航之地·红色志愿之地”,目标是到今年底,当地90%以上在职党员成为志愿者,并将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作为党员志愿服务日,开展常态化立体式志愿者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652场次,参与志愿服务5.9万人次,志愿服务信用时数达84.5万小时,服务各类对象78.8万人次。

红色印记

工农红军挺进师 北上抗日出征门

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

出征门高4米、宽3米。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门楣上题写“北上抗日出征门”7个大字。门柱两边各有一堵相称的白石板墙,高4亩、宽2米,墙的正反两面都刻有抗战浮雕像。门后则有3层各38级的石阶通向主碑,主碑高18米,寓意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出征的时间为1938年3月18日。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半山腰。

该馆于2007年8月3日建成开馆,占地面积约10亩,总投资500多万元。2017年上半年开始,平阳县有关部门投入3000多万元,对省一大陈列馆进行了扩建和提升,新馆占地面积8864平方米,建筑面积2290平方米,2018年初完工。陈列馆分一楼、二楼两个展厅,展厅为2667平方米。馆内以图文和幻影成像等手段,生动反映了从浙江省委成立到省一大、从省一大到浙江解放、从浙江解放到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

大屯会议旧址

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东南面郑永盛家。

大屯村海拔400多米,东邻凤卧,西北与文成接壤,东西两侧是峡谷,南面有羊肠小道通向山门街,间距约5千米。周围群山连绵,峡谷幽深,古树苍郁,山峻路险。

1938年3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在大屯召开。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决议精神,转告了中共中央对浙南同志的亲切慰问,对浙南三年的游击战争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研究了浙江党的工作和闽浙边抗日游击队进一步整编为新四军等工作,传达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精神。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原山门畴溪小学。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舍原址呈“U”形,东西两边各有1幢六间二层木楼和一间厢房。现存西面一幢楼房,占地210平方米。校园里有一片桂花林,据传为刘英、粟裕当年种植的,现已高过屋顶,每到秋天,丹桂飘香,芬芳扑鼻。纪念室门口上方挂着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手书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匾额。

该校是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干部学校。其办学时间虽短,但作用和意义甚大。她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杜一川

通讯员 赵哲璐